山东菏泽8名农民女画师工笔长卷《凤穿牡丹》“绽放”全球妇女峰会
海报新闻  3天前 16:05

10月13日至14日,全球妇女峰会在北京举行。在峰会配套活动“数智赋能妇女和女童成果展”上,一幅长达10米的工笔牡丹长卷《凤穿牡丹》惊艳亮相,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工笔画的艺术魅力。

这幅作品的背后,是山东菏泽巨野县8名女画师历时3个月的精心创作,更是当地200余名女性画师共同智慧的结晶。从非遗传承到乡村振兴,从艺术创新到女性赋能,菏泽巨野工笔牡丹画正以独特的姿态,讲述着中国女性执笔绘梦的时代故事。

数智赋能,工笔牡丹画的现代转型

近年来,菏泽巨野工笔牡丹画多次在重要场合、活动中亮相,“工笔画之乡”之名也愈发响亮,书画成为了巨野一抹亮丽底色。据了解,巨野工笔牡丹画作品远销美国、法国、新加坡等40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工笔牡丹画市场份额的80%。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艺术如何突破地域与媒介的限制,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实现更广泛的传播与认同,是许多非遗代表性项目面临的共同课题。

《凤穿牡丹》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湛的工笔技法,更在于其通过数字化演绎,实现了传统非遗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使静态的牡丹画卷“活”了起来,以更富感染力的形式走向国际舞台。作品以菏泽牡丹“九大色系、十大花型、1308个品种”为谱系,形态各异的牡丹花头线稿均源自女性画师的写生创作。这种创新结合,不仅拓展了工笔画的表现边界,也为非遗的当代传播开辟了新路径。

女性力量,从乡土中绽放的文化自信

巨野工笔牡丹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背后强大的女性力量。据统计,巨野县培育农民女画师1万余人,占全县书画从业人员的80%以上,并涌现出张雪云、徐凤秋等一批优秀的女性行业带头人。她们中的许多人,实现了“一手拿锄头,一手拿画笔”,在家门口依靠“文化饭”获得稳定收入。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巨野县对女性参与文化产业的积极推动。每年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书画产业,举办培训班近百期,受益女性占比达90%;依托镇村画院与家庭画室,建成“妇女微家”166个,为女性提供了学习、交流与创业的平台。张雪云、徐凤秋等一批优秀女性行业带头人的涌现,更是激发了更多女性投身工笔画创作的信心与热情。

巨野工笔牡丹画产业的发展,不仅让女性实现了经济独立,更让她们在艺术创作中找到了自我价值与社会认同。通过画笔,她们将乡土情怀与艺术理想融为一体,绘就了个人成长与乡村振兴交相辉映的绚烂图景。

《凤穿牡丹》不仅是展现工笔画艺术高度的精品,更是山东菏泽巨野以非遗相关产业带动女性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画卷中绽放的,不仅是牡丹的国色天香,更是万千女性执笔绘梦、踏上文化致富路的时代图景。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新时代的中国女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活力奋战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第一线,书写着昂扬奋进的巾帼华章。

编辑:曹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