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济高校成果转化再突破,山建大校企对接签约金额达2500万元
新黄河  7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曹茜  

为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激活驻济高校科研资源,推动技术成果市内转化,5月21日,由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市科学技术局主办的高校院所高价值技术成果市内转化专项行动暨技术成果项目路演对接会(山东建筑大学专场)在山东科技大市场举办。高校院所、企业及媒体代表约100人参加活动。​

活动伊始,山东建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邱立平在致辞中表示,学校一直致力于产学研深度融合,此次活动为校企合作搭建了优质平台,期待更多成果落地生根。

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科技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巩耀亮则表示,研究院将继续支持济南市科技创新工作,推动驻济高校科研“势能”加速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

济南市科技局副局长张蓝兮介绍,济南市通过政策支持与机制创新,持续推动高校技术成果转化,2024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926.08亿元,连续六年领跑全省。

活动现场,巩耀亮为山东省智慧建筑与建筑节能重点实验室(筹)、山东省绿色复合竹木结构重点实验室(筹)授牌,标志着山东省在建筑领域科研实力迈上新台阶。随后,山东建筑大学与山东国电投能源营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进行了项目签约,涉及能源、建筑材料、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签约金额约2500万元。其中,“一种复合式支护结构、施工系统”发明专利近期以1500万元价格许可给山东深博巷道支护技术有限公司,创下该校单项专利转化金额历史新高,充分彰显高校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与行业引领力。此外,活动表彰了24家在产学研合作中表现突出的校企单位,充分肯定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

活动第二阶段,5项高价值技术成果轮番路演。苗纪奎教授的“加气混凝土复合保温墙板系统及其施工方法”,着眼建筑节能保温领域,提供创新墙体解决方案;马福坤副教授的“高性能相变储能材料”,在储能技术上实现突破,为能源高效利用带来新可能;刘汝鹏教授的“自来水厂智慧加药技术”,助力水厂实现精准加药,提升水处理效率与质量;王学刚的“钢结构防护涂料”,能有效增强钢结构防护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周在波的“固废基海工胶凝材料及高值绿色建材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聚焦固废利用与绿色建材,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些兼具技术创新性与市场潜力的项目,吸引了现场企业代表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

此次活动不仅为山东建筑大学与企业之间搭建了高效的技术成果转化桥梁,也为驻济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提供了示范样本,对推动济南市科技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悉,各方将继续深化合作,挖掘更多高价值技术成果,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编辑:陈彤彤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