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陈雪碧
2025年5月是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为深入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习宣传,助力乡村振兴,5月26日,济南市城管执法支队党委委员、副支队长高沂营带领二大队再次来到南部山区柳埠街道三岔村,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宣传活动和走访慰问活动。
三岔村,素有“山楂第一村”的称号,年产山楂75万公斤。全村分三个自然村,四个生产小组,313户819口人,党员35名,曾经是有名的贫困村。2017年,市城管执法支队按照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工作安排,结缘三岔村,开始了为期五年的帮扶工作。
五年间,在市城管局党组和支队党委的全力帮扶下,三岔村旧貌换新颜,维修道路,修建村冷库光伏山楂加工扶贫项目,改造村幸福院、村两委办公室,建设文体广场……三岔村已经由原来的“省级贫困村”蝶变为“省级文明村”,村支部连续数年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村民已全部脱贫。
初夏的五月,麦青杏黄。车轮缓缓驶过三岔村口。往昔帮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再次踏上这片魂牵梦萦的美丽乡村,作为当年驻村第一书记,二大队副大队长李乐营、徐明礼格外激动。曾经的邂逅如诗画般铺展,如今故地重临,宛如翻开一本尘封又崭新的画册。
三岔村的陈书记早已等候在村口。岁月染白了他的青春,却不曾消磨这位奋斗了三十年的老书记的斗志。陈书记紧紧握住高沂营的手:“亲人来了,我很激动!高支队呀,三岔村能有今天,全靠党的好政策和你们的帮扶。村里老少爷们永远记得党的恩情哩。”
老书记带领一行人参观了山楂厂、幸福院、文体广场等。文体广场上,第一书记徐明礼亲手栽种的枫树已团团如盖。微风轻拂,树木摇曳,似在低声诉说着村庄的变迁与成长。那错落有致的屋舍,蜿蜒曲折的马路,设计别致的文化长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随处盛开的火红的蜀葵、月季,还有那质朴善良的村民的笑脸,一切熟悉又陌生,似乎等待亲人去探寻、品味。
三岔村四面环山,像是隐藏在深山的世外桃源,又像是一幅水墨画。村里边几乎见不到一点垃圾,处处干净整洁,这哪里是山村,简直就像是度假村。“有了你们的帮扶和普法,现在村民环境意识和文明素养都提高了,谁家也没有乱扔垃圾的”。老书记介绍说。
是呀,自2017年起,市城管局便将目光紧紧聚焦在三岔村这片土地上。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三岔村调研指导。他们的脚步踏遍了村里的每一寸土地,为三岔村的脱贫攻坚出谋划策,提供支持。2022年,市城管局党组成员、市城管执法支队支队长张德山亲自带队,再次踏上三岔村的回访之旅。同行律师现场为村民讲解法律知识,耐心细致地为大家答疑解惑。为了三岔村的脱贫致富和美好未来,市城管局上下一心,全力以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在三岔村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临近中午,村里老人陆陆续续来到广场。岁月在他们的脸上刻下了深深浅浅的皱纹,却掩不住那从心底溢出的笑意。白发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像是夕阳下的银丝闪烁着柔和的光。
高沂营与老人一一握手,祝福慰问。高沂营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真诚地说道:“老人家,今天我们特意把民法典给您带来啦!这法典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护身符’,它能保护大家的合法权益,让日子过得更安心。咱一起努力,让法治的阳光照亮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为咱们建设‘强新优富美高’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添砖加瓦,营造出一个优良的法治环境,让咱的乡村更加和谐美好!”
“感谢高支队来我们村普法,谢谢你们以实际行动助力美丽乡村振兴。”村里老党员高兴地说。随后,执法人员深入村民家中,用方言拉家常、讲案例,将专业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村民听得懂的“身边事”,引导群众树立法治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这次回访,执法人员还给幸福院老人带来大米、白面和粽子。“尽管我们驻村工作已经结束,但我们会把心留在这里,把感情留在这里。”高沂营说。
青山隐隐,绿水悠悠。车渐行渐远,三岔村终于被青山温柔地拥入怀中……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 通讯员:吕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