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立项支持本地项目218项!济南在全省率先探索联合基金模式结硕果
新黄河  6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曹茜  

日前,齐鲁制药携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设立总规模9900万元的联合基金,为破解重大疾病防治难题提供源头创新支撑。这不仅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在医药健康领域的首次突破,也是济南企业首次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更标志着我国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国家基础研究迈出关键一步。

近年来,济南深化联合基金建设,构建了稳定高效的基础研究投入体系,赋能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机制创新先行,济南联合基金“四两拨千斤”撬动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其投入力度彰显城市创新远见。记者从济南市科技局了解到,济南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联合基金机制。

从2019年起,济南市科技局就联合山东省科技厅、区县政府及龙头企业,精准聚焦量子科学、智慧计算、生物医药、慢病防治四大前沿与关键产业领域,成功设立四个专项联合基金,构建起“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协同发力”的基础研究资助新模式。

这一机制创新成效显著。

据介绍,济南市级财政累计投入4200万元“种子资金”,成功撬动省级及其他社会资本1.44亿元,资金放大效应超过3倍,构建了稳定高效的基础研究投入体系。

同时,济南以联合基金为抓手,围绕量子通信、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技术需求精准发布项目指南,面向全国吸引顶尖科研力量。基金实施以来,累计立项支持本地项目218项,获扶持资金1.47亿元,占全省立项总额的80%,成功突破量子密钥分发、单光子探测、分布式存储架构等一批“卡脖子”技术,显著提升了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标准化能力。

济南的先行探索,也为齐鲁制药此番参与国家层面联合基金奠定了坚实基础。

企业精准“出题”,齐鲁制药将投入9000万聚焦五大疾病领域核心难题

此次签约,齐鲁制药正式以“出题人”身份深度参与国家基础研究布局。根据协议,齐鲁制药将在未来三年内每年投入3000万元,累计90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按1:10比例每年配套300万元,三年共900万元,共同组成9900万元联合基金。

双方将建立了“企业出题、科研界答题、基金委组织专家评审”的协同攻关机制。基金将聚焦免疫失调、细胞异常增殖、基因突变与表达调控异常、代谢失常及神经系统疾病等五大核心疾病领域,支持全国科学家开展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这一历史性突破不仅将加速生物医药领域的源头创新,还将通过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我国医药创新生态体系,研究成果也将直接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为患者带来更多可及、可负担的创新药物。

“没有原始创新的‘从0到1’,就没有产业创新的‘从1到100’。”作为国内制药行业领军企业,齐鲁制药持续高强度投入研发,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已达12%,“十四五”期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200亿元。公司已布局80余项国家一类创新药项目,其中20多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全球首个组合抗体药物“齐倍安”等重磅创新成果及十余款高端新型制剂已成功上市。此次携手国家基金委,是其创新战略的再次升维,旨在通过国家级平台汇聚顶尖科研力量,加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

成果加速走向生产线,联合基金催生济南创新生态链效能跃升

联合基金的生命力在于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济南市科技局在联合基金建设中,始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通过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累计推动70余个联合基金项目落户本地企业,获得6027万元资金支持(占基金总额的41%)。

成效已然显现。项目实施有效支撑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43个,申请发明专利58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50余篇。国耀量子、海量信息、齐鲁制药等本地企业的60余项成果成功实现转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齐鲁制药牵手国家自然基金委,是济南企业勇担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使命的生动实践,也是济南市多年深耕联合基金机制、创新生态体系释放强劲效能的有力证明。从市级联合基金的机制创新先行,到企业主导精准“出题”助力破解国家层面关键科学难题,再到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走向生产线,济南这条“政府前瞻引导搭平台、企业创新主体担主力、多元资本协同注活水、顶尖科研力量共答题、成果高效转化强产业”的路径已然清晰,为济南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创新动能。

编辑:韩璐莹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