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深水 集众智——济南这个派出所“多元会诊”机制源头化解纠纷显成效
新黄河  昨天 17:20

新黄河记者:李震  

近年来,济南历下公安分局锚定“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秉持“下深水、摸实情、出实招、啃骨头”的精神,立足派出所“主防”职能,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着力构建具有历下特色的协同治理模式。在这一进程中,姚家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推出“多元会诊”机制,该机制由派出所牵头,针对矛盾纠纷性质,动态组建街道、涉事企业、驻所律师、群众代表等不同主体参与的团队,摸排苗头性矛盾纠纷,并通过“下深水、集众智”的方式多方会商、集智攻关,实现矛盾源头化解。

多元会诊聚合力

基层治理中,许多矛盾纠纷盘根错节,涉及多方利益,仅靠单一力量往往难以彻底解决,甚至可能反复出现,成为治理难题。

“多元会诊”机制的出现,为破解这类困境提供了新思路,这种因事制宜、因人施策的多元参与模式,确保了各方利益都能得到充分表达和平衡。姚家派出所副所长高婷对此深有体会:“以往调解纠纷常反复,现在能一次性召集所有相关方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大降低了矛盾纠纷的复发率。”

6月中旬,辖区某大学校门口发生冲突:因学校为保护学生安全,禁止外卖员骑车入校,导致外卖员王师傅步行送餐超时,情急之下与保安发生口角冲突。

接到报警后,该校驻点警务室民警1分钟内赶到现场,姚家派出所值班警力同步增援。控制现场后,副所长高婷指出:“这不是简单的治安纠纷,而是涉及平台规则、校园管理、骑手权益的系统性问题。”

针对这一复杂问题,姚家派出所启动“多元会诊”机制,召集街道、平台企业代表、校方、驻所律师、骑手代表组成“会诊团”,听取学校、骑手、平台三方的意见后,共同商讨解决措施,最终规定因步行配送导致的差评不计入骑手考核,校门口新增6组智能外卖柜,试点校内“接递员”统一配送,有效避免了外卖丢失或错拿情况,减少了外卖员与保安之间的直接接触和冲突。

民警深知,对于此类反复存在的矛盾,唯有下深水摸排,才能在苗头阶段遏制矛盾、防止冲突爆发。在化解矛盾时,不能仅停留表面解决,更要深挖根源、从根本上破解问题。此次校园外卖纠纷的处理,既保障了学生安全,方便了学生收外卖,也保障了保安履职尽责和外卖员的合法权益。在平衡三方权益的基础上,找到了最优解。

精准施策解难题

姚家派出所的“多元会诊”机制,之所以能跳出“调解—复发—再调解”的循环,核心在于它打破了部门壁垒与治理惯性,构建起一套“各方参与、靶向施策”的治理新模式。

“多元会诊”机制坚持“纠纷类型决定参与成员”的原则,确保治理精准度。涉及消费维权时,市场监管部门加入,依照消费法规厘清双方责任;处理邻里噪音纠纷时,依靠环保部门提供专业的分贝检测数据支撑;这种“专业人管专业事”的组队方式,让每一次调解都能直击矛盾核心。

辖区某广场的夜晚是市民纳凉的好地方。然而,健身的群众与球类爱好者,却常常因为场地使用问题起争执。对此,姚家派出所牵头启动“会诊”,邀请物业作为核心力量参与协调,推动划分广场舞、球类等专属活动区域,从空间上切断冲突根源。同时,派出所专门组织培训,帮助保安掌握执法记录仪操作、对讲机使用技能,使其在遇到小纠纷时能第一时间现场取证、规范调解,既提升了前端处置效率,也让矛盾化解更具公信力。

长效机制固成果

“多元会诊”机制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复杂纠纷的化解上,更注重将治理经验转化为长效机制,以此巩固治理成果,实现治理效能的持续释放。

在处理完一起小区装修噪音纠纷后,“会诊团”将调解经验系统整理,针对装修时间控制、噪音减震措施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分时段装修”“装修前邻里告知”等解决方案,并应用到辖区其他噪音纠纷中。这些措施有效预防了类似纠纷的发生,从根源上切断了矛盾再次出现的可能,使得装修噪音相关投诉明显减少。

从社区治理到商圈协调,从公共服务到权益保障,姚家派出所坚持“下深水、摸实情”,以“找准病根、多方把脉、合力开方”的思路,推动每个利益相关方都成为问题解决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这种从“单向管理”到“协同共治”的转变,正是破解复杂难题的关键所在。通过“多元会诊”,姚家派出所实现了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为构建和谐社区、平安辖区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讯员:赵亚辉 孟蕾  编辑:刘雨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