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丹心润新苗 薪火相传筑未来——济南市“青少年立德树人大讲堂”活动纪实
新黄河  昨天 20:00

新黄河记者:陈元昊  

今年6月,由济南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关工委”)精心策划的“青少年立德树人大讲堂”活动正式启动。一批特殊的老师——德高望重的“五老”队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纷纷走出家门,重新站上讲台,将他们毕生的智慧、经历与信念,化作一堂堂生动深刻的课程,为青少年的人生奠基导航。

高瞻远瞩:以创新理论铸魂育人

为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市关工委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决定充分发挥“五老”群体的独特优势。他们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亲历者、见证者,他们的身上烙印着奋斗的足迹。“青少年立德树人大讲堂”活动,正是要借助他们的视角与故事,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此次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国史教育、红色基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风家教家训、师德师风、身心健康、道德法治、科技创新等九大主题,旨在通过“五老”接地气、冒热气的宣讲,真正深入学校、社区,厚植青少年的爱党爱国情怀,坚定其理想信念,培育其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精密部署:构建上下联动“一盘棋”

为确保活动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市关工委构建了“市级统筹、区县联动、高效协同”的工作体系。主办单位市关工委负责顶层设计、总体策划和统筹指导,而各区县关工委则作为承办单位,负责落地执行,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市的育人网络。

活动自6月启动后便紧锣密鼓地推进:6月中旬,一支汇聚了各方精英的“立德树人‘五老’讲师团”迅速成立。名单上,既有退休老干部、老同志、老战士,也有教育工作者、科普专家、法律工作者。6月下旬,围绕九大主题精心打磨的“精品课程清单”新鲜出炉,为后续“送课上门”做好了充分准备。

7月4日,槐荫区弘雅学校的气氛热烈。济南市关工委“青少年立德树人大讲堂”活动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市关工委主任徐华东参加活动并宣布启动,强调了此项工作对于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厚植爱党爱国情怀的极端重要性。

与此同时,自7月上旬起,宣讲“四进”(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

生动实践:故事里的思政课润物无声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9月17日下午,市中区舜华学校(小学部)的孩子们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讲师团成员王速成。他以“一枚纪念章的故事”为主题,娓娓道来自己的红色家庭传统,讲述了红领巾的象征、英雄山的肃穆、解放阁的辉煌。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抗战英雄与革命先烈为解放济南浴血奋战的壮烈场景。情到深处,全体师生自发地向王爷爷敬少先队队礼,这位老同志则以一个标准而深情的军礼回应。这一刻,崇高与敬仰在无声中交汇,红色基因在代际间完成了传承。

这只是大讲堂活动的一个缩影。在莱芜区胜利中学,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原教授高卫红用地方史的故事照亮孩子们的未来之路;在南山区仲宫初级中学,教育工作者刘明辰正在探讨“好家风如何铸就好孩子”;未来,科普专家陈明泉将带领孩子们“学会思考、学会创新”,退休法官吴万秋将为他们描绘“法治的蓝天”……每一堂课,都是“五老”们心血的结晶,是他们用岁月淬炼出的精神财富与新一代的分享。

“青少年立德树人大讲堂”是一项着眼长远的战略性工程。市关工委旨在通过整合资源,不仅输送精品课程,更着力打造一批“立德树人示范基地”,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经验模式,推动此项工作走向常态化、长效化。

活动构建了连接历史与未来、前辈与青少年的桥梁。银发长者以其精神财富照亮青少年前程,青少年在聆听感悟中汲取成长养分、坚定人生方向。这不仅是一场思想洗礼,更是一次精神接力,让爱党爱国、艰苦奋斗的种子在泉城幼苗心中生根发芽,最终为民族复兴伟业汇聚磅礴力量。

校对:汤琪  编辑:刘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