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争光 为军旗添彩——探营胜利日阅兵集训点
人民日报  5小时前

胜利日阅兵集训点方阵巍巍,战旗猎猎。嘹亮的口号、整齐的步伐、挂在额头上的汗珠……为了9月3日的盛大阅兵,参阅官兵争分夺秒训练、全力以赴冲刺。威武的英姿、雄壮的阵容,写满忠诚与坚毅。

辽阔的天空下,联合军乐团的震撼鼓点和战士们的铿锵脚步,汇聚成一曲历史与现实的交响,凝聚起强国强军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

阔步新时代,强军兴军成为人民军队的主旋律、最强音。近日,记者探访阅兵训练一线,来到受阅官兵身边,记录他们忠诚担当使命、矢志奋斗强军的故事。

第六次参加阅兵的丁辉:

“跑出奋斗强军加速度”

训练场上,铁甲滚滚,发出阵阵轰鸣。随着一次高强度合练接近尾声,一辆战车驶入待机区。烟尘还未消散,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一级军士长丁辉走下战车,与战友们展开“复盘”。

“这将是我第六次参加阅兵。”丁辉说,“入伍32年,我经历了多型主战装备的迭代,见证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瞩目成就,更为有机会参加这次盛大的阅兵感到自豪!”

1999年,丁辉被选中参加“世纪大阅兵”。“作为驾驶员,我在温度很高的驾驶室里,目光要标齐车辆,凭‘脚感’控制油门。”说起第一次参加阅兵任务,丁辉记忆犹新,“当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克服一切困难,确保圆满完成任务。”

最终,阅兵当天,他“零误差”驾驶战车驶过天安门广场。此后,丁辉将最高标准、完美表现,落实到每一次参阅过程。

今年,丁辉所在方队由多种车型组成。不同车型技战术性能不同,给整齐行进带来新挑战。丁辉抱着从零开始的心态,钻研装备特点,联合厂家创新测速系统,同时总结多种训练方法,有效提升方队训练质效。几次合练下来,方队成绩均名列前茅。

“从驾驶我军第一代步兵战车接受检阅,到驾驶号称‘陆战之王’的某型主战坦克亮相阅兵场,再到更多全新国产装备亮相,我真切地感受到,我军装备更新越来越快,新质战斗力发展越来越迅速。”从20多岁第一次踏上阅兵训练场,到在50岁这年再次准备受阅,丁辉对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成绩深有体会。

入伍以来,丁辉经历了装备从摩托化到机械化,再到向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更新迭代。装备的快速发展,给丁辉和战友们提出了更高要求。

多年来,凭借着勤学苦练、钻研到底的劲头,丁辉成为特级驾驶员、特级射手、特级车长,后来又成为特级网络模块维护员、特级信息化系统操作员,被战友们称赞为名副其实的“五特精兵”。

“只有把强国梦强军梦融于岗位战位,高标准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每项任务,跑出奋斗强军加速度,才能在强军舞台实现人生价值!”丁辉说。

迈步强军新征程,全军官兵锚定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向着胜利不断发起冲锋。

空中梯队女飞行员康凯:

“瞄准‘米秒不差’的最高标准”

训练场停机坪上,战机蓄势待发。空军航空兵某旅女飞行员康凯走向战机,攀上舷梯,坐定后,座舱盖缓缓降落。

“计时起飞!”巨大的轰鸣声在耳畔响起,战机喷出尾焰和热流加力升空,如雷霆般直刺苍穹,一场专项训练拉开帷幕。“这次训练,飞行员要在衔接紧密小队形中,专攻精练编队穿云、队形保持、空中特情处置等能力。”飞行指挥员介绍。

“有机会驾驶战机飞过天安门,展现新时代女飞行员风采,我感到无比光荣。”走下战机,康凯自豪地说,“我会瞄准‘米秒不差’的最高标准,以最好状态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为什么会选择当战斗机飞行员?”“我的父亲是一名上过前线、立过一等战功的老兵,他一直是我的榜样。2008年,我成功通过招飞选拔。如今,我驾驶战鹰,望着机翼下的万家灯火,更加理解了军人对家与国的守护。”康凯说。

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为了开辟女飞行员驾驶某型先进战机的先河,康凯迎难而上,不断挑战身体极限。无数个日夜,她把沙袋绑在腿部,在操场上咬紧牙关逼着自己跑;泡在健身房里苦练负重深蹲、仰卧起坐,练强核心肌肉群……艰辛付出,换来大家的共识:“女飞行员,一样能行!”

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战机后舱的舱壁上,一条条划痕清晰可见。康凯说,这是在日常演训中大载荷机动、扭头观察“敌机”时,头盔一次次碰到舱壁上留下的痕迹。战友们评价,女飞行员不仅在训练中不怕苦,操作上细心、缜密,学习研究能力也很强。

“很喜欢《强军有我》里面的一句歌词——‘投入蓝天,我是白云一朵’。我会坚持地面苦练、空中精飞,不断更新思维理念,提升战术技能,把航迹书写在祖国蓝天。”望着战鹰起飞的方向,康凯目光坚定。

搏击长空心向党,飞行万里不迷航。新时代,人民空军加快转型建设步伐,听党指挥坚定自觉,练兵备战深入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加快发展,用忠诚守护祖国空天安宁,以实际行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

第四次保障阅兵的“铁甲神医”杨玉柱:

“阅兵场就是练兵场”

“报告,车辆故障报警。”训练场上,一辆战车跟随方队行驶时,报警灯突然闪烁。海军陆战队某旅一级军士长杨玉柱循声而去,借助智能检测终端,不到3分钟就排除了故障。

“老杨保养的装甲车,大家都放心。”阅兵中,杨玉柱是随车保障的维修技师。本次阅兵,是他第四次担负受阅保障工作。

“对我来说,阅兵场就是练兵场。练强维修技能、练好打赢本领,我们责无旁贷!”杨玉柱说。

刚入伍时,杨玉柱第一次接触到的“铁疙瘩”,是某型水陆坦克。跟着师傅钻进满是油污的底盘,在昏黄的灯光中,靠一把扳手、一把榔头敲打修理,“老装备的故障都在明面上,靠眼睛看、耳朵听就能定位”。

2009年,杨玉柱保障新型两栖步战车受阅。训练时,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故障代码,这个曾经闭眼都能拆装变速箱的“铁甲神医”,在驾驶舱里急出满头大汗。为此,他“啃”下厚厚一摞说明书,在训练场烈日下钻研电子系统,最终摸透了装备性能和维修要点。

“至今难忘国庆70周年阅兵,我在某型两栖突击车内,紧盯数据屏上的参数。当战车驶过天安门,我激动得泪湿眼眶。在‘看不见’的地方,我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杨玉柱说,发动机的轰鸣与内心的兴奋交织,装备顺利完成受阅任务,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地。

为了保证胜利完成阅兵,他创新技术手段,利用激光定位仪、红外传感器等精准测速定位,确保车距安全。“杨班长对装备性能的要求、对新技术的钻研和对维修工作的执着,让方队官兵心中充满安全感。”战友曹帅说。

钢铁洪流,奔涌向前。入伍26年,杨玉柱始终奋斗在装备维修一线,“装备的‘腿脚’延伸到哪里,保障人员的战场就铺到哪里”。海军陆战队遂行任务多样,能力要求多元。从水际滩头到远海大洋,从平面登陆到立体运用,从两栖攻坚到跨域合成,杨玉柱一路见证海军陆战队的变化发展。

新时代,人民海军不断加快装备建设和军事训练转型升级,稳步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向着建设世界一流海军的目标逐梦远航。

“杨根思班”第三十六任班长肖荣基:

“军人就是祖国的界碑”

“向右看!”随着口令下达,肖荣基和战友们动作干净有力、整齐划一。铿锵的脚步声,在训练场经久回响。

肖荣基来自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杨根思连”,是“杨根思班”第三十六任班长。“每次走上阅兵训练场,我胸中都澎湃着激情和热血。”肖荣基说,“我感到,自己不仅仅是一名战士,更是钢铁洪流中的一滴水,在强军浪潮中奔涌向前。”

肖荣基所在的“杨根思连”,是一支传承英雄血脉的部队。当年,面对气焰嚣张的强大敌人,老连长杨根思喊出了震撼人心的英雄宣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不同的年代、同样的情怀,英雄的故事,让我真正理解了子弟兵的忠诚担当。”肖荣基说,“奋斗在战位,军人就是祖国的界碑,我要刻苦训练、当个好兵。”

刚入连时,肖荣基军事素质并不拔尖,但他憋着一股劲儿,想用实力证明自己。在磨砺和苦练中,他各项素质逐渐提高,还被评为连队训练标兵。

去年8月,肖荣基代表连队赴漠北草原,参加实兵对抗演习。担负狙击任务的他,克服艰难险阻,消灭蓝军两个火力点,掩护破障组成功完成任务。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肖荣基说:“我们将赓续红色血脉,努力练就过硬本领,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训练场上,联合军乐团奏响一曲《强军战歌》。旋律铿锵,誓言坚定,官兵们向着胜利逐梦前行。

编辑:孟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