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徐敏 张盼港
9月29日下午,再认识·再创新:文化“两创”视域下的系统中医学恳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复杂系统研究室主任韩靖作了题为《系统科学与传统医道的融合探索》的发言。她表示,继续以系统科学为桥梁连接传统医学和现代科学,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这一代学人的使命。
韩靖表示,今天的发言包含了她个人的一段学术心路:从西方复杂性科学,回归东方医道的寻觅之旅。她认为,中医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医学,其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复杂性科学特征。比如,中医理论中处处体现了周期和动力学特点万物皆有周期,人体更是如此,包括从一呼一吸的瞬息,到子午流注的日夜,再到五运六气的年岁,生命特征和疾病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处处体现“时空—功能”的统一性。
她认为,传统医道与现代科学的融合,主要有两条路径。第一条路径是“医道→科学”:即在传统医道思想的启发下,去进行现代生命科学的创新研究。这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上,韩靖所在团队也进行了尝试实践:紧密依循传统医道“心息相依”“心主神明、肺主治节”的理论,从人体最基本、最核心的两个节律心跳与呼吸入手,来探索这种融合的可能性。
另一条路径则是“科学→医道”,即用现代科学的工具和语言,来解读、验证我们的传统医道理论。中医的“五行生克”理论,实际上可以用一个复杂的多节点调控网络来刻画。从系统动力学角度看,五行生克这种网络拓扑结构,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对此,韩靖所在团队也有所发现。他们的工作正是沿着这两条路径,以“传统医道思想主导引领,西方科学为辅助手段”的探索。
韩靖表示,这些工作启示我们:传统医道不仅是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一个蕴含着丰富系统科学思想的宝库。它为我们理解复杂的生命系统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公理化的框架。所以祝世讷教授提出“系统中医学”是非常深刻和有前瞻性的。在系统科学的引领下,这条融合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校对:刘恬 编辑:刘玉红 摄像:张盼港 剪辑:刘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