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客户端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李运恒)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气象高质量发展情况。会上,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毕宝贵在回答新黄河记者提问时介绍,气象部门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加强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华为公司等合作,国内先后涌现“盘古”“风乌”“伏羲”“风清”等人工智能气象预报模型,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提问:人工智能技术在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否介绍一下气象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有哪些创新和实践?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毕宝贵表示:气象部门积极拥抱新技术,在创新、突破的同时也注重整体规划、统筹安排,近年来已有多个人工智能科技成果投入了业务应用。
在强化顶层设计方面,中国气象局制定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工作方案(2023—2030年),明确了发展目标、重点技术研发方向和重点领域的应用前景,加快推进高水平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气象预报模型建设。
在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方面,中国气象局加强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华为公司等合作,国内先后涌现“盘古”“风乌”“伏羲”“风清”等人工智能气象预报模型,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雄安气象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成为首批落户雄安新区的三家新型研发机构之一,聚焦人工智能气象模型及其应用场景开展科技攻关,联合国内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打造开放、众创的平台,建立人工智能气象科技创新生态。
在积极开展合作共享方面,在国家数据局的支持下,中国气象局成功举办第七届和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气象分论坛,发布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训练气象数据集,向全社会提供公共数据产品。建立了人工智能气象模型的业务准入制度规范和公开示范评估平台,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气象预报模型的创新发展。
在倡导健康有序发展方面,中国气象局联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制定发布了部门规章《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办法》,以“坚持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为原则,坚持敏捷治理,推动规范有序发展。该办法也是全球首部关于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的法律规范,为世界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毕宝贵还提到,当前,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日益激烈,把握机遇至关重要,中国气象局将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方面加快突破,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推动气象科技实力快速提升。
编辑:俞丹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