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窜80多个城市作案,餐饮“碰瓷”团伙被抓,警方披露细节
央视新闻  11小时前

“面里吃出烟头”听起来是不是很让人气愤,食物里面怎么能有这样的异物呢?可民警从这名食客与面馆老板的激烈争论中发现,“愤怒的投诉”“执意索要高额赔偿”的背后,竟暗藏精心设计的敲诈陷阱。湖北宜昌警方由此破获了一个流窜全国80多个城市,专门敲诈勒索餐饮商家的犯罪团伙。

吃出烟头?流窜80多个城市疯狂作案

画面里,这名语气中满是愤怒的年轻男子名叫赵某。他正对着处警民警,激动地讲述着自己的“遭遇”。

赵某告诉民警,当天到机场是为了给母亲送行,之后来到这家店铺点了一碗面条,不料在面里吃出了一个烟蒂,这让他既恶心又气愤。

为什么店家主动提出两倍餐费的赔偿方案,可是赵某却拒绝接受,执意索要更多钱款呢?这一反常举动引起民警的注意——不久前他们也遇到过类似的警情:同样是食客在餐饮店铺“吃出”异物,同样要求大额赔偿。

专程送机?为何未核查到登机乘客信息

从这起纠纷中,民警发现诸多疑点:

涉事店铺的服务员均为女性,都没有抽烟的习惯;

面馆位于三峡机场,餐品只需要简单加热就可以上桌,几乎没有混入烟蒂的可能。

更关键的是,赵某声称来机场送母亲登机,但民警联系机场工作人员核查登机信息时,却根本找不到符合条件的乘客。

民警立即将这起纠纷录入警情系统,由市县两级指挥中心同步开展分析研判。

宜昌市公安局三峡机场分局刑事犯罪侦查大队副大队长 郑亚明:我们做的就是,每一起小纠纷,每一起矛盾,只要经过我们手的,经过我们的调解,不管是110的报警还是日常的门市报警,要全量录入我们的警综平台。

指挥中心的民警查询赵某相关信息后,发现他在2021年因犯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2022年刑满释放后,当年就在湖北留下过涉警记录。

追踪轨迹 发现疑似还有同伙

赵某说过自己来机场是为了送母亲乘坐飞机,民警查看机场的公共场所视频发现,他是独自一人乘坐网约车来到三峡机场航站楼的,并没有任何同行人员。继续追踪赵某的行动轨迹,事发后他搭乘网约车前往宜昌市伍家岗区的一家旅馆入住。根据旅馆的登记信息显示,当晚一名叫李某某的男子与赵某会合。

蹊跷!二人年均出行高达300余次

警方梳理两人近三年来的出行轨迹,发现一个非常惊人的规律:他们年均出行轨迹多达300余次,以乘火车为主,偶尔搭乘飞机,甚至曾有过一天内辗转三个城市的记录。

两人来到宜昌的第二天(7月10日)便分头行动,李某某前往一家餐馆,赵某则瞄准了一家商业综合体里面的两家餐饮店。第三天,两人一起离开宜昌,直奔宜都市的一处商业区。

宜昌市公安局三峡机场分局空防治安大队民警 万亚飞:视频监控发现的一些疑点,都写成研判报告,递交给我们的市局侦查中心进行深度研判。

宜昌市公安局侦查中心民警 翟玉东:全量地精研,他的行为属性,进一步地确定。简单来讲就是我们要弄清楚他到我们宜昌来究竟是做什么。

二人频繁出入餐馆 有何猫腻?

警方一查行踪发现,这两人每到一个地方,既不去景区游览,也不办理其他业务,就是频繁地在繁华地段的餐饮店进出,并且在每家店停留的时间都非常短暂。他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宜昌市公安局侦查中心民警 翟玉东:他经常在一些餐饮店去了以后就出来,可能是带有目的性的,专门去找这些餐饮店,可能是事先踩点,或者是找一些合适的机会。

就在侦查中心的民警对赵某等人进行追踪研判时,另一路民警循着赵某等人曾经的活动轨迹,开始实地走访商户,搜集更多线索。

民警在一家快餐店调查的时候,店铺经理回想了当时的事发过程:当天一名男子进入店铺后直接点了60多元的餐品。但是没过多久,这名男子就叫来服务员,说自己吃到了一块带血的创可贴,之后在店铺里大吵大叫。

尽管心存疑虑,但为了避免影响扩大,店家还是退还了餐费,并与赵某协商赔偿500元。可即便如此,当天这场纷争还是给店里的顾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7月11日赵某和李某前往宜都市的一家鲜鱼馆,进入店里后,点了300多元的菜品——一锅现杀的鲜鱼和一盘干煸鹌鹑。上菜后,赵某狼吞虎咽地吃了10多分钟,突然夹起一块肉咀嚼几下后吐出,立刻招手叫来了服务员,声称吃饭吃到一个烟头。

餐馆店长 刘先生:我们提出来换菜品,或者全桌免单,但是他都没有同意。然后他还有一个很奇怪的动作就是,他坚持一定要买单,而且是原价买单,我们提出帮他打折,他都不干。

店家对自家的卫生管理很有信心,拒绝了赵某的赔偿要求。赵某走出店铺后,立刻拨打电话投诉,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很快派人到场处置。

经过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走访调查,这家餐馆实行的是“明厨亮灶”,通过透明玻璃、视频记录等方式,用餐人员可以看到餐品制作的过程,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查阅公共场所视频,并没有发现后厨有人吸烟的情况,在后厨检查卫生环境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排除了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异物。

店家为了不影响店里的生意,最终还是做出了让步。

餐馆店长 刘先生:我们把他当天消费的单,作免单处理,然后还赔偿了他买单的三倍金额,大概是一千块钱。

调查中民警发现,不少商家都深感困惑:自家卫生状况良好,餐品制作流程规范,烟头、创可贴这类大块异物按理说很容易被发现,调取监控也没拍到嫌疑人投放异物的动作,可异物却“凭空出现”在餐品中。

警方分析,既然从进店到吃出异物,这个过程中都没有放置异物的动作,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在进店前嫌疑人就已经把异物放进了嘴里。顺着这个思路,民警重新研判监控,果然发现了关键线索:嫌疑人在进入餐馆前,基本上都会在视频盲区或者厕所待上几分钟。

民警结合嫌疑人资金账户“快进快出”和作案时间短暂的特点,梳理出大量异常资金流水。通过行动轨迹与资金流的交叉比对,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这两人在全国范围内作案竟达数百起。

与此同时,这个犯罪团伙另外两名成员也进入警方视野:石某某和赵某元。他们或单独行动,或两两配合,在全国多个省份流窜作案。

作案700余起

非法获利超30万元

警方调查发现,短短几年间,赵某伙同他人流窜全国各地,以“食品异物”为由敲诈餐饮商家作案700多起,勒索钱财超30万元。掌握充分证据后,警方将赵某等人抓获。

在作案的时候,赵某和李某会选择不同的道具,赵某喜欢用创可贴或者烟头,而李某会随机捡一些线头或者碎纸片,防止两人不小心在同一家餐馆作案,引起店家的怀疑。

同时,赵某为了躲避投诉和追查,会不断更换下手的城市和行政区,在此期间,警方接到的报案其实没有几起。

宜昌市公安局三峡机场分局空防治安大队民警 万亚飞:只要有两三个店家他选择报警,我们公安机关在发现一个人有三起重复的报警,这肯定是有问题的。我们肯定会继续深度研判,进一步来打击这个。

有商家经营者事后表示,他们之所以忍气吞声,主要是担心嫌疑人喧哗吵闹影响餐馆声誉,以及担心物业管理方和有可能面临的其他处罚,宁愿花几百元的小钱来息事宁人,避免给店铺造成更大的损失。

目前,主要犯罪嫌疑人赵某等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莫让恶意敲诈轻易得逞

该报警时就报警

回顾这起案件,一组数字值得警醒。犯罪团伙涉嫌对餐饮商家实施敲诈勒索的案件数是700多起,但是报案的商家只有寥寥数家。反过来想,正是那么多店铺没报案,犯罪团伙很难被发现,才让他们得以一路敲诈一路得逞,最终受到侵害的还是正常做生意的商家。因此,经营者遇到这样的情况,请务必及时报案,让执法者为您撑腰。

编辑:孙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