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孙锋
9月23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山东省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举办。在现场设置的种业振兴成果展示区,新黄河记者了解到,我省推行种业振兴行动以来,在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企业扶优、基地建设、市场净化等方面取得诸多发展成果。全省农作物种业企业1000多家,其中国家阵型企业8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8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4个小麦、1个玉米、1个大豆、3个花生品种进入全国推广面积前十位。
种质资源保护方面,我省建成保存规模较大、设施先进的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库、东部地区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和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高标准完成全国第三次资源普查任务,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7513份、畜禽资源246个,济南明水大红芒香稻遴选为“全国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莱芜猪、德州驴分别入选“全国十大优异畜禽遗传资源”“十大畜禽遗传资源转化典型案例”。同时,我省制定了《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办法》。
育种创新方面,我省建成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小麦玉米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美白对虾联合育种平台等一批高能级育种创新平台。引育了一批院士领衔攻关团队,牵头承担多项国家生物育种重大专项和育种联合攻关任务,取得一批原创性、突破性、标志性创新成果。比如,省农科院育成济麦22推广面积12年保持全国第一,舜丰生物获得基因编辑玉米、高油酸大豆、长童期大豆等3个生物安全证书,青岛清原抗虫耐除草剂玉米转化体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烟台市农科院育成烟农1212小麦两次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烟薯25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登海种业登海玉米2次刷新世界夏玉米最高纪录,烟台益生培育出益生909小型白羽肉鸡。“鲁益1号”长牡蛎打破国外对四倍体技术的垄断。
基地建设方面,我省建有国家级农作物制种大县9个、良种繁育基地16个、品种展示评价基地9个,良种繁育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小麦、大豆、花生等主要作物年繁种量达到12亿公斤,大豆供种占黄淮海地区的75%,大白菜占全国的70%。建有一级以上种畜禽场180家,祖代肉鸡占全国33%、奶牛占40%。建有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19家,大菱鲆苗种占全国的90%、刺参占60%。
我省还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拥有畜禽种业上市企业7家,产值过亿元企业50余家,每年生产父母代白羽肉鸡1100万套,推广量超全国三成,居全国第一。规模水产育苗场1100余家,育苗水体350万立方米,年育苗1.5万亿单位,占全国的23%。此外,持续开展市场监管执法年活动。我省建立行政、司法协同监管执法工作机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全省种业市场健康有序。“玉米丹玉405品种权侵权行政执法案”入选全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小麦品种“济麦44”入选国家农业植物新品种权运用典型范例。
编辑:刘雨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