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之乡”是如何发挥自身特长的?| “宝藏小城”在山东
新黄河  昨天 17:22

新黄河记者:石晓丹  

10月30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宝藏小城县在出发”媒体行第四站走进淄博市博山区。

活动首站来到淄博市人立艺术酒店,作为博山区久负盛名的主打琉璃文化的酒店,其中处处可见琉璃艺术的装饰。从餐厅到一楼大堂,从住宿房间到会议室,酒店挑选博山区具有代表性的琉璃手艺人作品,向外地游客第一时间展示当地的“文化特长”。

青岛游客张传伟,趁着旅游淡季和老伴来淄博探访老战友。“在酒店住的是琉璃主题套房,一晚300块钱,吃的是博山菜,人均四五十块钱,性价比还是挺高的。”如今,已经退休的张传伟喜欢各处走走,博山给他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他表示,博山的文化内化于心,也外化于行,城区处处可见的文物古迹说明了一切。

世界琉璃看淄博,淄博琉璃看博山。作为琉璃文化的发源地,博山区的琉璃旅游产品线路正在日臻完善。

走进颜神古镇景区,明末清初的民居经过修缮,已经成为艺术的长廊。博山区在清代以前称作“颜神镇”。如今的颜神古镇景区即当年“颜神镇”的一个角落。2022年试营业以来,颜神古镇的游客接待量逐年攀升,去年已经超过50万人次。

博山区历史上就是知名的陶瓷琉璃之乡,处处都是烧制锅碗瓢盆的馒头窑。现在,十几处馒头窑在颜神古镇得到妥善保存,成为展示历史文化的景点。一些带有工业印记的老厂房,也被开辟成博物馆,琉璃手工技艺体验坊吸引大批年轻人。

“即将到来的周末,景区将针对淄博市在校大学生推出1元游览景区活动,搭配手工体验的套票仅需9.9元。”颜神古镇营销中心经理许逸群告诉记者,过去3年来,颜神古镇一直在持续丰富景区业态,致力于打造演艺体验新场景。接下来,景区的一个重点方向是增加NPC(指“非玩家角色”)互动环节,延长游客的游览时间,强化对住宿产品的推介,吸引更多年轻游客和研学团队。

珠圆玉润、闪闪发光的琉璃艺术品,正在为博山区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

在颜神古镇游览完毕,来自浙江杭州的游客黄国林和女朋友径直走过马路,来到对面的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这里如今被称为“网红街区”,今年国庆假期门口的街道被外地车辆堵得水泄不通。

黄国林为女朋友精心挑选了一件玉兔琉璃挂件,花费70元。黄国林说,这些琉璃制品造型十分可爱,让人很容易产生购买的欲望。在大观园逛完,他们俩还将到附近的博山菜馆吃饭,行程非常满。

黄国林和女朋友在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游玩的同时,几公里之外的博山“大街”,年轻的卞霖霖夫妇正在炒制和售卖鲁山野栗子。作为土生土长的博山人,卞霖霖今年35岁,从小就跟漫山遍野的栗子树打交道。成家后,他和对象来到“大街”,经营一家名为“栗香园炒货”的门头。

“大街”是博山区最有名的菜市场,南北长度约900米,拥有上千年的历史。早上6点,卞霖霖已经赶到店里开始炒制栗子,7点多“大街”开始上人,周边的住户和外地的游客经常把街道挤得走不动道儿。平日里,卞霖霖在店里用特制的机器给栗子切皮,对象则在店外看摊儿。从农户家五六块钱一斤收购来的野山栗,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炒制流程,最终的售价是十一二块钱一斤。

卞霖霖说,卖栗子挣的是“火候钱”,得能耗得住,毛毛躁躁是干不长久的。迄今为止,卞霖霖在“大街”卖栗子已经十多年,积累了大批回头客。他说,眼见着“大街”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当地政府部门也对“大街”进行了重新提升,不仅生活的烟火味儿浓,也更加干净卫生。

因为文化底蕴厚重,为进一步厘清当地的文化资源,提升创新发展水平,博山区专门成立博山文化研究院。博山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李福源表示,近些年,博山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国各地赶来的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似的进大景区,而是希望走进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看看当地人的生活,看看琉璃背后的故事和博山菜出名的原因。

有时候李福源出差去外地,也会关注当地的文化资源转化情况。“实事求是地讲,博山的文化底子非常厚,可以挖掘的东西多,创造性转化层面现在还远未达到理想水平。”李福源说,这几年博山区已经意识到公共服务体系对于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改善交通、住宿等条件。比如,颜神古镇所在的山头街道对于旅游市场环境整治非常重视。同时,博山区文化旅游新场景也不断涌现,传统的观光游正在向“城市慢游”转变,博山作为“宝藏小城”的含金量在不断上升。

编辑:刘丹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