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人问津”到产业突破,鲁信创投以长期主义助力科技企业“进阶”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2025年05月07日

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并非易事,同样需要耐心

一枚血糖仪背后的“长跑”故事

“为了监测血糖曾在手指上扎了200多针,几乎在手上扎出了第二指纹。”

33岁的林女士在孕期确诊了妊娠糖尿病,起初她每天至少要扎破手指5次来监测血糖,而如今,一枚硬币大小的国产动态血糖仪贴在她的手臂上悄然工作,手机上的动态血糖曲线代替了一张张血色斑驳的试纸。这一改变的背后,有个耐心资本与硬科技企业十年长跑的突围故事。

何为耐心资本?

在“无人问津处”下注未来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监测曾是指尖的刺痛与试纸的消耗。21世纪初,国际医疗巨头推出动态血糖监测(CGM)产品,但彼时的中国在这一技术领域仍是一片空白。成立于2015年的深圳硅基仿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硅基仿生”),试图打破这一僵局。

硬科技企业的突围从来不是坦途。硅基仿生在创业初期面对的不仅是技术高墙,更有资本市场的认知鸿沟。

“前期没收入、没利润,只有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各种不确定性。”硅基仿生企业负责人回忆道。当技术尚在实验室阶段时,传统资本往往因“看不懂、等不起、不敢赌”而退避三舍——这也是硬科技企业普遍遭遇的融资困局。

何以破局?耐心资本的“陪伴”或是最优解。

耐心资本,顾名思义,是做“时间朋友”的资本,不受短期市场波动的干扰,陪伴硬科技、科学家与创业者“长跑”。因而,耐心资本不同于传统资本紧盯财务报表的短期视角,它不受短期波动干扰,以“十年磨一剑”的姿态,挖掘并支持那些具有巨大潜力的项目,它坚持的是价值投资理念。

2016年,鲁信创投旗下基金首次注资1500万元,为硅基仿生注入了起步的动力。“硬科技企业要完成从基础科研到产业化的全生命周期绝非易事。”负责这一项目的鲁信创投投资经理介绍,“对硬科技的投资必须坚持长期主义。”此后多年,鲁信创投通过多只市场化基金连续参与7轮融资,累计投入近2亿元,在关键时刻积极带动融资,有效缓解了硅基仿生的资金及研发压力。

“越是投早期的项目,越需要‘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以及‘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洞察力。”该投资经理解释,对于动态血糖监测这种新兴领域,团队不仅建立专家智库进行技术验证,更深度跟踪研发进程,“当见证企业跨越一个个技术里程碑时,市场波动期的焦虑自然被确定性消解。”

耐心资本不仅是财务投资者,更是陪伴硬科技企业一起成长的“创新合伙人”。2018年,硅基仿生面临测量精度提升的技术瓶颈时,鲁信创投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还帮助联系行业内的顶尖专家共同攻克难关。此外,鲁信创投促成了硅基仿生与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合作,联合孵化成立了山东硅基算力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推进胰岛素闭环算法的发展,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为什么需要耐心资本?

利企、利民、利国的三重价值

耐心并非不求回报,而是放眼长远。

随着硅基仿生核心产品的研发推进和商业化落地,公司近年来估值由数亿元持续增长至几十亿元。目前,公司产品遍布80多个国家,已服务全球200多万名用户。

当企业从创业初期攀上产业高地时,技术突破的红利便开始向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渗透。林女士手臂上的动态血糖仪,打破了国外垄断,以更加实惠的价格让更多糖尿病患者告别“指尖之痛”。

在耐心资本的涵养下,硅基仿生的创新仍在路上。截至目前,硅基仿生已有3款产品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共有3款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三类医疗器械证书,均为国内首创、全球领先,在多个细分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耐心资本所倡导的“长期主义”,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的理念。

在商业航空领域,鲁信创投对微焓科技的投资便是一个生动实例。2021年,鲁信创投挖掘出商业卫星热控系统供应商微焓科技,旗下基金投资3000万元并推动其与山东大学技术团队合作。这场投资的背后是航天发展布局的落子:2022年微焓科技在德州设立子公司,其研发的热控系统先后护航天路一号卫星、天雁15星升空,助力我国中高层大气临边探测技术跻身世界前列。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链重构——随着东方航天港商业航天产业集群的崛起,山东正以“火箭发射+卫星制造+核心部件”的方式推进全链条布局。

如何壮大耐心资本?

培育耐心资本亦需耐心

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并非易事,同样需要“耐心”。这不仅需要投资方抛弃“赚快钱”的思维定势,更需从考核机制、金融工具到政策环境的系统性适配。

“看100个项目,深入研究其中6-7个,最终决定投资的仅有2个。”有业内人士指出,在高风险荒漠中精准滴灌,需要资本从追求短期套利的狩猎者转型为深耕产业的农夫。这需要投资机构对创新领域投资开展长周期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以功能作用发挥为核心,重点考核科技创新战略价值、技术创新贡献、产业协同效果等,兼顾效益回报,健全符合国资央企特点的尽职合规免责机制。”青岛石化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韩峰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当考核指标从“季度报表”延伸至“技术攻关里程碑”,资本才能更好陪伴硬科技企业成长。

但仅靠投资机构的自我革新远远不够,耐心资本更需要制度环境提供耐心生长的土壤。“目前,多数基金存续期仅5-8年,而硬科技突围往往需要更长时间。”有业内人士坦言,期限错配如同“马拉松选手穿着短跑鞋”,当基金进入退出期时,企业可能仍前景不明。这不仅限制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也阻碍了投资者获取应有的长期回报。面对这一挑战,构建一个支持长期投资的生态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近段时间以来,广东、江苏、上海、湖南多地探索推出国资创投基金容亏免责、差异化考核等一系列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耐心资本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创投尽职免责等容错机制,是政府及国资母基金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营造良好创投氛围方面的重要举措。”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表示,充分发挥国资基金引导作用,有助于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推动更多资金流向高风险、高收益的早期投资项目。

壮大耐心资本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当耐心资本给市场以耐心,市场给科创以信心,科创又反哺市场,就能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编辑:俞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