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共融的“山东范儿”
闪电新闻  8小时前

大数据智能化技术与钢铁生产实践的深度融合,使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流程智能工厂内的钢材订单平均制程时长缩短至6.5天,产成品超期库存降低10%;作为全球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海尔卡奥斯已连接90万家企业,服务企业16万家,缩短企业部署周期90%,降低使用成本80%……这些刷新传统认知的应用场景,正是山东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共融的生动缩影。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高度重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不断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山东立足优势、积极作为,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轮驱动,全链条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持续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彰显出“走在前、挑大梁”的实干担当。

高质量科技供给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前提和基础,一组数据见证山东向“新”进发、以“融”破题的决心:拿出真金白银“力挺”,省级科技资金持续保持高强度投入,2024年达到145.2亿元;聚力推进科技和产业双促双强,每年支持实施100项左右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支持60个左右重大产业技术突破和重大业态模式创新项目;将科技成果摆上“货架”,去年5月以来,山东科技大市场挂牌交易科技成果1000余项,市场交易额超过10亿元。

从项目到资金,从科技成果到人才支撑,再到环境氛围,山东通过增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能力,为产业创新提供源头活水。今年一季度,山东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3%,较去年全年提高1.2个百分点,高于规上工业5.1个百分点。新技术、新产品等新动能产业也在跑出“加速度”,带动高端制造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光电子器件产量分别增长76.2%和25.4%。

作为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工业基地,山东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具备良好基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牵引科技创新,可以看到,山东集聚政策资源,创新支持方式,为企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效赋能。

企业和企业家是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变量与环节。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不断塑强现代化产业新优势的过程中,山东坚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2024年,山东全省重点实验室重组、重大科技项目90%以上由企业牵头。回顾山东科技的高光时刻:商用碳纤维地铁列车、12英寸碳化硅衬底、光学级铌酸锂晶体全球首发;全球起飞重量最大、运力最强的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点火升空;全球最大直径智能盾构机“山河号”顺利下线……众多鲁企领头雁创新求索,不断汇聚科技自立自强的力量,推动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山东通过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加速科创和产业在平台、项目和企业中深融,在固本培元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2025年度山东省科技奖提名工作中,首次增设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组,并将其列在科技进步奖中。从这一举措,亦可以窥见山东对广大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与创造性的重视与支持。

今年,山东系统部署了10大标志性改革、92项年度重点任务,加快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1+4”政策体系,集中做强18条标志性产业链和66条重点产业链。让科技创新更好赋能产业创新,让产业创新更好激发科技创新,山东的一系列行动必将加快推动“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山东扛起“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在齐鲁大地上续写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共融共舞的精彩篇章,为全国大局贡献更多山东力量。

编辑:俞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