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友城,共赴山海之约!
大众新闻  昨天 07:09

40年前,布列塔尼与山东缔结成为中法第一对省级友城,一次握手开启“山海之约”。

30年前,山东省荣誉公民、德国曼海姆市前第一副市长诺伯特·艾格博士在青岛亲手种下一株幼苗,如今亭亭如盖,见证着跨越洲际的情谊。

友城交往,从来不是一纸协议,而是点滴积累的情谊。这些跨越山海的故事,正映照出山东国际友城合作从萌芽到繁茂的历程。

从“一棵树”到“一片林”

友城合作何以枝繁叶茂?

初夏的济南,绿意盎然。千佛山脚下,讲述国际友城合作的新一季“山东老友记”正在上演。

5月27日,2025山东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周在济南启动,主题为“携手同行 合作发展”。

友城合作,成效如何?先听2座友城怎么说。

友城说,携起手,耕未来。

1995年德国莱茵化学公司在青岛李沧区落地,奠基仪式上,中德双方栽下象征合作的小树苗。

看到企业蓬勃发展,今年86岁已至耄耋之年的艾格博士回望一手促成的项目,很是感慨:“与友城携手,就是与发展携手;深耕友城,就是深耕未来。”

友城说,民相亲,心相通。

“布雷斯特有我的根,山东有我的梦。海那边、海这边,都是我的家。”山东省荣誉公民、法国布列塔尼大区驻鲁首席代表柯妮的亲身经历令人动容。

国际友好城市活动是世界各国开展双边与多边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国际友好城市发展是地方开放水平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山东与国际友城在经贸、科技、文教、卫生、体育等领域开展的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交流,有力促进了各领域对外开放。

友城合作的成效,透过两组数字更能直观感受。

友城朋友圈,越扩越宽

1979年,青岛市与日本下关市建立山东第一对市级友城。

1982年,山东与日本山口县建立首对省级友城关系。

40余载耕耘,山东的“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容。截至目前,山东已与全球106个国家建立702对友好城市及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其中与49个国家建立了79对省级友城。

一串数字背后,是无数动人的“双向奔赴”:

在欧洲,山东省与德国巴伐利亚州自1987年结好至今,高层互访频繁,人员交流活跃,合作项目众多,逐步构建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友好关系。

在亚洲,与韩国京畿道建立“山东省——韩国京畿道高校合作联盟”,文化互鉴、学术交流惠及两地学子。

在美洲,山东深化与美国佐治亚州的交流合作……

友城好朋友越交越多

在“2025山东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周”上,这份情谊迎来新篇章:来自47个国家、120余个省、州、市的900余名新老朋友齐聚山东,共谋合作发展。

启动仪式现场,19对友城伙伴与山东签署结好和深化协议,友城网络进一步织密。

从“城市对话”到“命运与共”

友城合作如何破局与共行?

在全球化的今天,友城合作还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作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重要载体,面对亟需跨国协作的挑战和机遇,友城的时代价值进一步凸显。

以友城为纽带,山东着力探索一条“破界共行”之路。

友城合作的未来模样,或许就在“济南倡议”里。

本次“2025山东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周”现场发布《国际友城合作“济南倡议”》,向世界发出深化友好对话、聚焦务实合作、促进人文交流、实现共同发展的呼吁。倡议指出,构建交流沟通新平台,共拓合作发展新空间,共树文明互鉴新典范。

一纸倡议,是共识,更是方向。

“2019年维捷布斯克州与山东正式缔结省级友好合作关系。如今,山东已成为我们深化科技研发、扩大投资合作、推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合作伙伴。”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州执行委员会主席亚历山大·苏博京说,“本次活动期间开展的深度交流与务实探讨将为双方在更多领域探索更高层次的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友城合作的未来模样,就在对接合作的项目中。

5月27日下午,来自24个国家的近40个友好省州代表团参加了在济南举办的友城企业对接洽谈会。近200家中外企业展开“一对一”深度洽谈,进一步放大了友城资源集聚平台效应。

哪里有国际友城,哪里就有合作项目。

今年是约旦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48周年,也是签署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已成为约旦第二大贸易伙伴。约旦驻华大使胡萨姆·侯赛尼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约旦佩特拉与淄博市能够正式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同时,我也期待约旦亚喀巴港与中国山东青岛港尽快达成友好合作。”

从“城市对话”到“命运与共”,友城合作,在友谊之上,合作早已超越城与城的界限。山东与友城的故事,从未止步于过去,更将精彩于未来。

编辑:俞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