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超硬复合材料:钢铁厂里的“拉面大师”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6小时前

上千度高温的钢坯被送入轧机,经过多次轧制后生产出钢材——莱芜钢铁的生产车间里,一场以钢坯为面团、钢材为面条的“拉面秀”正在上演。直径从6毫米到50毫米不同规格的钢材,还有直径只有1毫米左右编织钢索用的特殊钢材,往复于硬质合金辊环之间,就像“拉面大师”在高温、高压、摩擦、腐蚀的多重极端环境下抻拉出不同型号的“面条”。

辊环是完成钢铁“拉面秀”的核心部件。在烟台蓬莱区,有一家深耕硬质合金辊环生产领域20多年的“隐形冠军”——蓬莱市超硬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公司刚进入该领域时,硬质合金辊环国产化率只有5%;如今其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41%,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9%。

“这是我们在国内首创的复合辊环,外圈是碳化钨合金,内圈是复合碳钢材料。”近日,在蓬莱市超硬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副总经理张华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产品。

硬质合金辊环是钢铁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耗材,主要成分是碳化钨,碳化钨粉价格昂贵,每千克超过370元。

如何把辊环的成本降下来?蓬莱市超硬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设想把辊环做成内外圈不同材料,内圈用更便宜易得的碳钢材料、外圈用昂贵的碳化钨材料,但最难的是怎样让碳化钨和碳钢这两种熔点、热膨胀系数等特性差异巨大的材料“融”在一起。

“公司组成专门的攻关小组,先后投入上千万元,历时5年多终于获得成功。”张华告诉记者,公司成功解决了两种材料融合的问题,降低了钢厂成本,减少了辊环使用事故率,提高了辊环的综合使用寿命。

“最开始的时候,一套辊环只能轧四五百吨钢铁,经过迭代,现在可以轧1800多吨。”张华说,现在轧钢温度越来越低,尤其是一些特种钢,温度下降1度,对于钢铁厂来说,就意味着成本的上升,对包括辊环在内的整套设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些年,我国对轧制汽车子午线、桥梁钢索等各种特殊钢材不断实现新的突破,这背后也有蓬莱市超硬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的贡献。公司很多产品都是针对钢铁厂的新型钢材专门定制的,无论出现多强的新钢材,背后都有更硬的合金辊环与之匹配。

蓬莱市超硬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钢铁、机械、地质、煤炭、石油、汽车、电子及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在国产盾构机的盾构齿上也有公司的产品。20多年来,公司先后研发出上百种新产品,硬质合金辊环系列产品见证了30多种新型国产钢铁材料的成功。

近年来,蓬莱市超硬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又将目光转向了硬质合金棒材及刀具。先后研发出直径0.5毫米的碳化钨棒材,并且利用其生产出直径0.044毫米的钻头,这些肉眼几乎难以辨识的“微型工具”,正被广泛应用于高精密机械加工、半导体封装等领域。

编辑:柏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