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杜林
9月2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设立满四周年。四年来,北交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功能定位日益清晰。在这一背景下,各地方板块的表现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其中,20家来自山东的上市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值得关注的成绩单。
山东板块跑赢整体:营收与盈利双双领先
自2021年9月2日宣布设立以来,北交所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截至2025年8月底,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74家,总市值超过9000亿元。从已披露的半年报来看,这274家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6.01%;其中225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达到82.12%。
市场数据表明,北交所在改善流动性、吸引长期资金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北证50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超过50%,显示出市场对挂牌公司成长性的认可。
在全国版图中,山东板块的表现较为突出。数据显示,20家总部位于山东的北交所上市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平均实现营业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11.85%。这两项核心数据均高于北交所的整体平均水平。
从盈利能力来看,山东板块的优势更加明显。在20家公司中,有17家实现盈利,盈利面达到85%,同样超过了北交所82.12%的平均线。此外,板块内有七成公司的营业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半数公司的净利润实现了同比增长,反映出山东创新型中小企业较强的经营韧性。
一诺威领跑:营收、利润双料冠军亮相
在北交所山东板块中,一诺威(834261.BJ)该公司以35.50亿元的营业收入和1.12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成为板块内的营收和利润双重冠军。其财报揭示了公司业绩增长的具体原因。
根据8月21日公布的财报,一诺威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98%,利润总额和归母净利润的增幅更为显著,分别达到了56.54%和54.98%。这背后主要有几个关键因素:
核心业务与技术方面,该公司专注于聚氨酯产品,其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74%以上。在高性能、功能化和绿色低碳方向的产品有较强的技术壁垒,这是维持销售增长的基础。
从成本控制与产业链整合的角度看,一诺威的毛利率从去年的5.71%提升至7.24%,主因是主营业务成本下降了2.25%。这得益于公司构建的聚醚-弹性体、聚酯-弹性体等三大产业链,通过上下游资源整合和集团集中采购机制,有效控制了成本,提升了抗风险能力。
一诺威采用“以销定产”和“先款后货”的销售策略,降低了经营风险。同时,该公司利用大数据等工具追踪市场变化,提升营销效率。目前,公司内销收入占比约76%,外销占比约24%,国内外市场协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是原材料贸易)32.84%的大幅增长,也对总营收起到了拉动作用。
分化加剧:部分企业承压、盈利能力下滑
在整体亮眼表现的同时,山东板块内仍存在营收下降、亏损扩大的个案。数据显示,山东3家北交所公司上半年处于亏损状态,有6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出现下滑。
其中,汉鑫科技(837221.BJ)在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47.09%,净亏损1791.91万元,且经营、投资、筹资三项现金流均为负数,资金压力较大。另一家由盈转亏的企业丰光精密(430510.BJ),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5.04%,净亏损150.22万元,其毛利率也同比下降了超过10个百分点,反映出盈利能力的减弱。
在北交所设立四周年的节点上,山东板块交出的半年报数据,凸显了区域内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增长潜力和经营韧性。同时,不少企业仍面临盈利压力与资金考验,这也折射出北交所市场的分化格局。山东企业的表现,为观察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鲜明样本。
校对:王菲 编辑:刘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