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李焜染
10月14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在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举办现场新闻发布会,围绕“加强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助力美丽山东建设”主题展开深入介绍。记者走进这座占地562亩的“绿色宝库”,开启了一场探秘珍稀植物的奇妙之旅。
踏入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昔日废弃采石场的痕迹已难觅踪影。如今这里林地葱郁,水库波光粼粼,科学的灌溉系统巧妙利用分水岭降雨汇集,三处水塘总蓄水量达2.4万立方米,为园区提供了充足的“生命之源”。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首先来到港沟保育库,这里不仅是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山东分库,也是暖温带珍稀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所在地,承担着收集、繁育、保存、鉴定、评价、研究以及共享利用等重要工作,同时为全省古树名木及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科普宣教提供有力支撑。
漫步在种质资源收集区,层层台地宛如绿色梯田,22种珍稀濒危树种在此“安家”。“这棵结香便是‘连理枝’的现实模样,它的枝条柔软,在南方常被编织造型。”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副主任刘鵾一边介绍,一边轻轻弯折枝条,引得众人惊叹。继续前行,柘树、山东峋子、北美鹅掌楸、五莲杨等珍稀树种一一映入眼帘。柘树曾为皇家御用,山东峋子在红叶谷野生分布;北美鹅掌楸花朵金黄,树叶形似鹅掌,生长迅速,是世界四大行道树之一;而五莲杨、鸟不落(刺楸)等更是濒危树种,亟待保护。
“每一份种子从野外采集而来,都要经历严格的‘体检’。”在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山东分库,种质保藏所所长韩彪指着种子检验区介绍,抽样、测定千粒重等一系列检验流程,确保种子达到入库标准,目前中心已保存种质资源6.97万份,为国家长期资源战略筑牢根基。
在现场,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资源调查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刘丹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通过2011—2014年木本植物普查和2011—2025年草本植物普查,全省林草种子园种类已达2736种,较以往《山东植物志》新增740种,还发现诸多中国新纪录和山东省新纪录。“此次普查采用天空地一体化等新技术,实现对海域海岛、军事禁区等区域的无死角覆盖。”刘丹表示,这些成果彰显了山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种质资源保护领域的显著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通过种子繁育和无性繁殖培育植株,并将其“回归”原生境。以崂山为例,经过多年跟踪调查,回归栽植的植株长势良好,种群得以扩大。未来,更多濒危植物将踏上“回家之路”,重现勃勃生机。
从废弃采石场到珍稀植物的“诺亚方舟”,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不仅是林草种质资源的守护者、创新利用的推动者,更是科学普及的传播者。作为全国首批30家国家林草科普基地,这里开展的特色科普活动,正让保护林草种质资源的理念走进千家万户,为美丽山东建设凝聚起强大合力。
摄影:李焜染 编辑:刘梅梅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