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孙锋
10月15日,新黄河记者从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自9月以来,我省遭遇大范围长时间阴雨天气,部分地区土壤水分饱和,持续的阴雨寡照天气导致甘薯植株生长衰退、抗逆性减弱,造成产量下滑、薯块品质和商品率下降,诱发薯裂、空心等生理性病害,耐藏性变差、贮藏期间腐烂风险显著升高等问题。为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应对连阴雨天气加强甘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在加强田间后期管理、科学合理收获、做好贮藏期管理等方面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南。
记者了解到,该指导意见提出,对夏薯及淀粉型品种,要加强生长后期田间管理。及时疏通田间内外排水沟渠,快速排除积水,积水严重地块可启用水泵强行抽排。覆膜种植地块,及时破膜通风,加速土壤表层水分挥发,降低土壤湿度。对淀粉型品种或夏薯等晚收甘薯,可叶面喷施0.2%尿素+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同时配合氨基酸、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增强叶片光合作用能力,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薯块养分积累。重点防治甘薯茎腐病、根腐病等病害。可选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通过叶面喷施结合根部滴灌或淋喷进行防治。
指导意见表示,应根据“有晾晒条件优先抢收、晴好天气适时晚收”原则合理收获甘薯。同时,以降低腐烂风险、保障贮藏安全为目标,强化贮藏期全程管理。其中,要分阶段做好贮藏检查:贮藏初期(入窖后1个月内)要加强通风降湿,中后期重点查看薯块是否出现腐烂、发芽、表皮发黏等问题,一旦发现立即剔除,同时对周边薯块及窖内环境进行二次消毒,防止病害扩散蔓延。
扫码查看加强甘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全文
编辑:刘雨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