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孙锋
10月28日,东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东营市“增进民生福祉”文体生活领域有关工作。东营市副市长王秀凤介绍,今年以来,全市聚焦文体提质赋能,通过“文化惠民强精神、全民健身壮体魄、深度融合拓价值”三维发力,推动文体资源从“基础覆盖”向“品质供给”跨越。上半年,全市举办500人以上赛事38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95亿元,全省排名第5位;1-8月,全市文体企业营业收入增速为69.9%,居全市服务业榜首;前三季度,接待国内游客超2100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近200亿元,同比增长11%以上。
文化惠民:让优质文化资源走进“千家万户”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优化。东营市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调整优化市县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内部功能,提升空间利用效率。在人口密集区域,建设集图书阅读、艺术展览等多元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目前,全市建有城市书房41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100余处,图书馆、文化馆基层分馆和服务点700余处。培育打造文旅融合新场景。实施智慧公共文化设施提升项目,打造市美术馆非遗文创、VR体验空间,推出“不如见一面”新春美学展、“一眼千年”文物科技美学展、“生生不息”文物自然美学展等主题展览,节假日日均接待游客5000人次,非遗文创等销售额同比增长300%。拓展提升文化场所服务功能。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常态化开展延时、错时和夜间服务。提升31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渔海船说”暖心驿站、西韩村旅游驿站等服务设施,展示当地民俗风情,助力乡村发展。
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组织举办“黄河口之春”“欢乐黄河口”“进千村乐万家”等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今年来已开展1万余场次。办好“四季村晚”,杨庙社区入选2025年全国春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14个村、社区入选2025年全省“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推进文化演艺进景区,结合大型活动及节假日,在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红滩湿地旅游区、孤岛槐林景区等推出系列互动演出,打造“可行走、可对话、可体验”的沉浸式演艺。创新启动“文化夜校”“文化润心”培训,今年已举办非遗手作、创意绘画等各类课程3200班次,培训业务骨干6万人次,惠及群众30万人次,“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正成为城市夜生活的新方式。
传统文化保护卓有成效。文物保护成果丰硕,争取上级资金800余万元,实施广饶关帝庙大殿安防升级改造、中共刘集支部旧址消防工程等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任务,新发现文物比例居全省前列,广饶傅家遗址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非遗传承发展不断深入,开展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定、首批东营市“非遗特色美食”评选,推动非遗与相关行业深度融合,2个案例入选全省“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创新实践案例。文艺创编精品迭出,启动小戏小剧剧本创作大赛,新编吕剧大戏《时殿元》,复排《姊妹易嫁》《墙头记》等传统吕剧,小戏《老“蟹”出圈儿》等作品入选第二届全省吕剧优秀剧目展演作品名单。多部网络短剧在我市取景拍摄,《冰蓝遇见暖黄》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扶持计划。
全民健身:让运动健身成为“生活常态”
开展全民健身设施提升行动。东营市委、市政府将“实施体育惠民工程”列入2025年度民生实事,组织体育、住建等部门对银座体育运动广场、城区示范健身步道等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进行修复完善,为全市有关社区和行政村更新配建健身器材700余件。开展大型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指导垦利区完成宁海社区和民丰湖11人制足球场地建设,东营市每个县区已建有2片标准社会足球场地。积极争取上级场地设施项目支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615万元,建设提升小型体育公园、智能健身驿站、健身步道、百姓健身房等。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推动全市12处公共体育场馆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组织开展运动技能、科学健身等公益培训,服务群众10余万人次。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升行动。全力办好全民健身示范主题活动和品牌赛事。积极承办2025年全民健身日全国主会场活动,配套开展“冠军来了”冠军公益行活动,走进公园、社区、校园、景区、场馆和单位。成功举办2025黄河口(东营)马拉松赛、黄河口(东营)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匹克球巡回赛(东营站)、全国龙舟大联动活动黄河口南北龙舟公开赛、中美篮球对抗赛和海峡两岸高校篮球邀请赛等大型品牌赛事。精心组织全民健身综合性活动。举办市级第十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设置4个板块117项比赛。继续推广基层社区党组织领办社区运动会组织模式,推动体育组织与社区深度融合。目前,全市已开展全民健身活动7000余场,其中社区运动会5000余场。全面开展领域和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办好残疾人运动会、职工篮球赛、健步走比赛和乒乓球友谊联赛等群众体育赛事,开展“体重管理服务年”活动。
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提升行动。开展体卫融合试点。推进胜宏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体卫融合试点工作,今年以来面向该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测试与评估1179人次,体质监测530人次,康复理疗255人次,运动康复训练206人次。下步将结合试点情况逐步推广。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将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列入2025年度民生实事,目前,各级已组织开展培训30期,培训1960人次。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工作。承办全国“全民健身巾帼展新姿”促进妇女健康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主题示范活动,将健康服务精准送达“最后一公里”。今年已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1309场次,受益群众4万余人。开展全国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目前已完成监测3227人。
深度融合:让“文旅+体育”释放“叠加价值”
加强文旅体融合的顶层设计。聚焦“文旅+体育”新业态,制定印发《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行动计划》《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等文件,为文旅体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方向、提供支撑。整合文旅体资源,策划推出跟着匹克球、马拉松、垂钓、鸟浪、合唱等来旅行系列活动,打造可参与、可体验的“文旅+体育”消费新场景。
文旅产品积极融入体育元素。丰富体育旅游产品供给,黄河入海口航空飞行营地建成启用,海澜湾生态休闲垂钓综合体等文旅体融合项目扎实推进。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在文旅活动中植入体育业态,促进双向赋能。比如,第十七届孙子文化旅游节期间,配套举办了孙武湖半程马拉松,串联五村遗址公园、兵圣宫等标志性景点,吸引3700余名马拉松爱好者踊跃参与。
大型体育赛事融入文旅元素。坚持典型带动、活动赋能、宣传引流,着力推出“跟着赛事来旅行”系列活动。开展匹克球宣传推广,设计“黄河口+匹克球”体验线路,赴泰安、淄博、青岛等市推介,以小球转动大产业,撬动全链条消费升级。6月份举办了2025山东省匹克球旅游嘉年华,融合匹克球比赛、旅游休闲、非遗美食等元素,搭建多方交流合作平台,得到省内外嘉宾好评。2025黄河口(东营)马拉松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期间,在现场设置旅游观光、非遗文创、特色产品展区,并配套推出文旅优惠政策,全马、半马选手凭参赛号码布,一个月内免门票畅游54家A级景区。
编辑:曹梦佳 校对:杨荷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