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诗人游明湖,明湖自古是诗湖——山东地方文献整理研讨暨《济南明湖诗总汇》出版座谈会举办
新黄河  2024年11月09日

新黄河记者:钱欢青  

11月9日上午,由山东省图书馆、中共济南市委党史研究院(济南市地方史志研究院)、济南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山东地方文献整理研讨暨《济南明湖诗总汇》出版座谈会在山东省图书馆举办,多位济南地方文献、文史领域的专家学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座谈会由山东省图书馆中文图书典阅部主任、研究馆员金晓东主持。

大明湖不仅是泉水湖,还是诗词湖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校图书馆原馆长李伯齐先生表示,《济南明湖诗总汇》一书的出版是济南文史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搜集这些诗文、辑编成这样一套书需要长期地坐冷板凳。该书的辑校者多年来对济南地方文献尤其是艺文文献的搜集整理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大明湖是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的瑰宝,这些诗歌是大明湖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充分展示了大明湖的风貌、神韵和文化底蕴,是大明湖的文化血脉和灵魂之所在。《济南明湖诗总汇》这套书的编纂出版对于研究大明湖和济南的历史文化很有意义。下一步我们应该多考虑怎样才能将这一成果充分普及,比如怎样才能使生活在济南或来济南、到大明湖旅游的人们了解这些诗词,使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到济南的湖泉胜景,而且能够领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山水风景是死的,而这些诗词使山水风景具有了文化的韵味。如何让年轻人了解这些文化韵味,得多想一些办法,比如在景区搞些相关的诗碑、诗牌,或者分别做些适合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阅读的诗词选本,有关部门应该多想想办法,开拓一下思路。”李伯齐先生还建议有关部门能搞一个长期的规划,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对古代济南文人的诗文集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

济南文史专家,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原董事长周长风先生在发言中指出:“济南的风景名胜,当以趵突泉与大明湖为最,但是写趵突泉的诗,数量远不如大明湖。我想,这是因大明湖的美是丰富之美、宏大之美、变化之美,是天、地、人和城、湖、人的和谐融合之美。像大明湖的波光美、山影美、夏荷美、秋柳美、鱼鸟美、芦蒲美、夕照美、月夜美、冰雪美、楼台美、桥亭美、画舫美、湖田美、水村美,以及采莲、踩藕、捕鱼、垂钓、荡舟、赛神、放灯、浣衣、冶游、餐饮等种种生产生活之美,皆为其他景区所不及。且大明湖湖出城中,更易为文人词客亲近、流连、神会,进而诗思涌动。当然,我们的认识不应停留在仅仅知道旧时大明湖的诗比别处多,而应探求其中的原因和道理,进而思考大明湖对于济南这座城市的意义,诗词歌赋等描写济南的古典文学作品对于这座城市的意义,以及历代歌咏大明湖诗文对当代城市建设、文化建设,园林事业、旅游事业的启示。”

周长风先生说:“大明湖不仅是泉水汇聚的泉水湖,还是诗词汇聚的诗词湖。历代写大明湖的诗词,还有楹联、匾额,应是大明湖文化,乃至大明湖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宣扬、呈现得还远远不够,大有文章可做。”关于济南地方文献整理,周长风先生认为可做的工作太多了,比如济南明代著名文人殷士儋和于慎行、明末清初文人叶承宗和清代著名文人王苹的诗文集至今都还没有整理再版过。

济南文史专家张继平先生在发言中首先用四个字评价了《济南明湖诗总汇》这套书:“全备”“权威”。张继平先生认为,刘书龙辑校的《济南明湖诗总汇》一书辑收的历代诗词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既有对大明湖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有对湖畔人文景观的赞美;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风物的感慨。这些诗词作品多视角、多维度地描写了大明湖及大明湖畔亭、台、楼、阁、馆、轩、桥、祠、寺、庙、园居、茶肆、酒楼、洲、堤、码头、书院等建筑古迹及荷莲、芦苇、柳、燕等风物,可谓气象万千,蔚为大观。“阅读该书,我们不仅能触摸到济南历史文化脉搏的跳动,还可以享受到怡悦性志、陶冶情操的审美乐趣。更难能可贵的是,《济南明湖诗总汇》还对其他明湖诗选本的讹误进行了间接纠正,比如:写百花洲的,某书中共收相关诗作22首,其中19首都是写苏州、兴化、南昌之百花洲的,系误收;而《济南明湖诗总汇》收录的写百花洲的诗都是写济南百花洲的,而且数量多达23首。辑校者这种严谨求实的态度,不仅保证了该书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更为读者提供了一份可靠的文学资料。从学术价值的角度来看,《济南明湖诗总汇》无疑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巨作。”

大明湖有了自己专属的诗词“档案”

济南文史专家、政协济南市委员会原副秘书长朋星先生说,济南大明湖历史文化底蕴积淀的深厚可能仅次于杭州的西湖,但多少年来对大明湖历史文化底蕴的挖掘始终没能引起充分的重视。《济南明湖诗总汇》是迄今辑录大明湖诗词最多最全的一套,该书辑录了历代1000多位文人题咏描写大明湖的4600多首诗词作品,使大明湖有了自己专属的诗词“档案”。“最可称道的是,该书的辑校者刘书龙在辑校过程中秉持求实求真的原则,剔除了以往县志中误收的作品,在去伪存真、标注版本方面费了很大的功夫,每一首诗后都以括注的形式标明了其出处,并且详细到文集所在的卷数、被方志所征引的亦注明方志卷数,极为严谨。4600多首诗,以纵、横结合的方式编排,纵即时代顺序,诗作按诗人生卒年先后排列;横即将全书分为13编,除第一编为大明湖总览之外,其余各编分类为亭、台、楼、桥等等,纲目清晰,这样既避免了诗作拥挤无序,也延展了大明湖的时空范围。作为学术资料汇编,既有利于文学欣赏,也有益于历史考证。该套书置案头,有关诗词随手可查,足可‘消受明湖风雪月’。”

山东省图书馆研究馆员、山东地方文献专家徐泳先生在发言中认为,《济南明湖诗总汇》一书辑录的历代关于大明湖的诗词作品非常全面系统,而且校勘精深,不滥收,是济南山水湖泉诗辑录整理的一个范本。

济南市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董建霞女士认为,《济南明湖诗总汇》聚焦济南名胜大明湖,全面收集、深入挖掘、整理歌咏大明湖的诗词作品,为大明湖增添了深厚底蕴,是深入研究济南文化的重要文献来源,给读者和学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认识济南文化的丰富性。

济南文史专家、天桥区政协学习提案与文化文史工作处处长陈明超先生表示,地方文献的整理,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共济南市委党史研究院(济南市地方史志研究院)近年来陆续组织编纂出版的《济南泉水诗全编》《济南名山诗总汇》《济南历代竹枝词辑校》《济南明湖诗总汇》系列图书对助力济南泉水文化景观申遗可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大明湖本来就是泉水汇聚而成之湖,《济南明湖诗总汇》应该能作为“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的一个重要文献支撑。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文化宣传部高级工程师苏健也表示,这套书的出版对济南泉水申遗无疑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济南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泉水之城,在文化宣扬推介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需要系统地挖掘整理。仅与西湖相比,西湖是2011年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其文化体量是巨大的。在这之前,杭州市就成立了‘西湖学’研究院,启动了《西湖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2004年出版了《西湖文献集成》,共30卷,1800万字,内容包括西湖的志书、戏曲、小说、诗词等诸多方面。西湖申遗成功之后,杭州市又组织出版了《西湖全书》(50册,500万字)和《西湖通史》(4卷,300万字)。个人认为,从学术性和资料性方面来看,“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相关的文献基础工作还有很多事要做,《济南明湖诗总汇》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的相关图书陆续问世。”

摄影:左庆  编辑:周全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