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济南百年老街上新街:修缮近三年终迎客,万字会旧址未开放,曾为办公驻地
新黄河  5小时前

新黄河见习记者:吕高凡  

济南的百年老街——上新街,在今年五一迎来“上新”,众多游客迫不及待来到此处感受百年老街的历史文脉。不少游客发现,位于上新街南首的万字会旧址济南母院却未能对外开放。

近日,新黄河记者现场探访发现,万字会旧址济南母院已修缮近三年,目前仍处在施工状态。据了解,该处早在2006年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山东省文物工程公司曾在该处驻地办公多年。对此,也有市民质疑,“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成为企业的办公驻地是否合理,后续是否会继续在这里办公?”

上新街吸引众多游客

全国重点文保万字会旧址大门紧闭

5月14日,上新街街头铺满绢花的瀑布花墙,建筑前精心摆放的花束成为游客热门的打卡点,随处可见的时尚互动装置、精彩的乐队表演为这条百年老街带来青春活力。

这条街道北起泺源大街,南接文化西路,有着120年商埠记忆。岁月沉淀下,上新街孕育出多处独具特色的建筑院落,不乏田家大院、沙家公馆等。其中,片区内万字会旧址等6处为文保建筑,此外还有10处历史建筑,12处名人故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济南首屈一指、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老街。

探访中,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万字会旧址似乎与上新街的生动活力有些“格格不入”。记者发现,该处大门紧闭,在侧门处,有两位修缮人员正在铺设防水布,不少游客前往敞开的侧门尝试窥探里面的建筑。

在旧址内部,有不少用于施工的脚手架等各类设施,身着“山东省文物工程公司”字样施工服的工作人员,正忙碌地开展修缮工作。此外,院内还停放着一辆白色轿车,现场能闻到较浓重的油漆气味。门口挂着“施工重地,禁止入内”和“谢绝参观,来客登记”的提示语。

5月15日,山东省文物工程公司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万字会旧址济南母院还在修缮当中,具体开放时间还未确定。“万字会旧址修了快三年了,早些年的时候还有单位在这办公,这么好的历史建筑应该早点修缮开放给大家。”家住附近的刘女士说。

有市民质疑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成办公驻地

记者调查:已搬离

万字会旧址济南母院位于上新街南首51号,其早在2006年已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月15日门外挂有“山东省文物工程公司”等字样的牌子。公开资料显示,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省文物工程公司等单位企业曾在这里办公。“这里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有其他单位和企业在里面办公是否合适?”有市民质疑。

近日,记者致电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以前是在上新街51号办公,2022年已完全从这里搬离,迁至历城区唐冶中路3277号的新址。”山东省文物工程公司工作人员则表示,“公司已经搬到大观园附近办公,大概率不会再回到此处办公。”

上述单位在此处办公是否合理?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三十四条:国有文物保护单位中的纪念建筑物或者古建筑,除可以建立博物馆、文物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外,改作其他用途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此前山东省文保部门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表示,由于我国文物保护实行呈报制度,很多文物在呈报为保护单位时,已有自己的用途,需要尊重使用权的历史延续。此前万字会旧址曾作为展馆的历史结束,不再对外开放是在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之前,其使用权并未发生变更,仍由省博物馆所有和使用,所以用作办公并不需要再行审批。

文保单位内办公并非个例

万字会旧址有望建成古建筑博物馆

5月17日,山东建筑大学姜波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世纪50年代起,万字会旧址济南母院便用于展览或办公,需要尊重文物建筑本身的功能。”他表示,建筑的本身功能在前,文保概念是后来逐渐形成的。文物建筑首先具有使用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等逐渐显现,也因此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即便成为文保单位,也不能放弃使用功能,而应尊重并合理利用,因为合理地使用对文物建筑保护是有益的。

以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为例,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建筑,最初就是作为教学办公使用的。随着时代变迁,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等逐渐凸显,并成为文保单位,但依旧延续其教学办公功能。

记者在中国山东政府采购网项目信息公开处发现,2024年5月21日发布的《万字会旧址济南母院保护修缮项目(二期)工程中标(成交)公告》显示,修缮项目二期的供应商为山东省文物工程公司,施工工期为20个月。截至发稿,距离万字会旧址济南母院保护修缮项目(二期)工程结束大约还有8个月。

记者就此致电负责管理万字会旧址济南母院的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万字会旧址济南母院仍在修缮,开放时间还未确定。

修缮完成后,万字会旧址济南母院有望作为山东省古建筑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充分展示并宣传齐鲁地区优秀的建筑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

摄影:吕高凡  编辑:曹梦佳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