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六年位居全省第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63家、总量位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9%……近年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一场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深刻变革正在济南推进,新质生产力不断“上新”,为省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因地制宜抓准新方向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多点爆发,发展机遇纷呈。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课题中,如何精准选择赛道、抢占发展先机,成为城市面临的首要考验。
2024年3月,济南市委书记刘强在市委党校(济南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2024年春季开学典礼“海右菁英培训工程”启动活动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聚焦数字化、绿色化、医养健康三个重点方向,扎实走好具有济南特色的发展路径。
“数字化、绿色化、医养健康”三大方向是基于济南自身资源优势、发展趋势而确定的突围方向。
以数字化为例,近年来,济南以“1+4+N”总体框架体系全面铺开数字济南建设,加快推进数字机关、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
在发展中,济南聚力推动“数据+算法+算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全省率先出台《济南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2022年—2024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3.5%、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同时,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领域加速创新,加快发展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元宇宙、量子信息、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也是绿色生产力。做好绿色化文章,济南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推动节能降碳、清洁生产等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发展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氢能、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向医养健康领域发力,济南则聚焦生物医药、中医药、医疗器械、医美抗衰、特医食品五大领域,推动未来健康产业、生命信息、精准医疗等领域技术加速创新。
瞄准“数字化、绿色化、医养健康”3个方向,济南加快推动产业向新,生产力焕新。
产业赋能重塑新优势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聚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5月,济南召开全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工作推进会议。此次会议上,济南对标全省66条重点产业链,进一步优化整合产业链,确定了13条标志性产业链和34条重点产业链。以“13+34”产业链体系为抓手,济南明确推进工业强市的新路径,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竞逐新赛道。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发展的命题,也是改革命题。聚焦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今年以来,济南创新产业发展机制。以空天信息(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装备四个重点产业为突破口,建立了由市级领导同志牵头的产业发展办公室。空天信息(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装备四大产业,兼具战略性与未来性。它们不仅是济南打造新增长极、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引擎,也是驱动着济南产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
今年,济南将实施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实施一批引领性、标志性科技创新项目,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突出产业创新策源,济南正聚焦关键赛道,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成色。
创新引领释放新动能
一直以来,创新都是济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截至2024年,全市科技服务业增加值达574.8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25%。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9.6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59.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
作为省会,济南在科技创新上具有先发优势。由济南牵头和参与建设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各10家,拥有省实验室3家、省重点实验室126家,均居全省首位。目前,济南建设省级新型研发机构81家,省技术创新中心36家,院士工作站51家,总量均居全省首位。2024年,济南在《自然》全球科研城市百强名单中居第31位,较上年提升1位;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保持第15位,属于“科技强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连续6年居全省前列。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创新驱动也正在从区域发展的“关键变量”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在关键的节点上,如何寻找新坐标,实现新跨越?济南有自己的方向。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和关键所在。
为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济南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截至2024年底,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718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165家。近年来,济南不断健全完善揭榜挂帅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今年,济南还将新建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00家以上,其中由企业牵头建设的达到80%以上。同时,全市由企业承担实施的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数量占比将达到90%以上,财政研发资金支持额度占比达到90%以上。
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为济南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增添了强大底气。
锚定新质生产力目标,济南路径清晰、步伐坚定。这座工业强市正以创新为引擎,全力抢占未来赛道,持续提升发展能级,以实干实绩彰显“走在前、挑大梁”的省会担当。
(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 张静)
编辑:柏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