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货物“当日到当日转” 空侧直通为济南国际物流提速增效
济南日报·爱济南  3小时前

“空侧直通”模式通过流程再造、技术赋能与协同联动,大幅提升口岸便利化水平,为内陆机场国际物流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济南方案”。

7月15日凌晨,一批从加拿大进口的龙虾在济南国际机场货站拆板后,通过空侧卡口直接装运到国内飞机上,再运往全国各地。

这是济南国际机场“空侧直通”业务的日常一幕,也是济南这座内陆城市破解国际物流瓶颈的生动实践。

济南机场海关人员正在监控进出口商品

传统模式下的痛点

物流链条上的“层层梗阻”

在“空侧直通”推出前,济南国际机场的国际货物中转长期沿用“国内-国际”分段式操作模式,企业在时间、人力、成本上承受多重压力,具体痛点集中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流程繁琐导致时效滞后。传统模式下,货物需经历“国际航班卸货—国际仓库暂存—拆板重组—短途驳运至国内仓库—重新安检—国内航班装载”等6个环节,全程“折返跑”,严重影响企业对“时效性”要求高的订单承接能力。

其次是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由于流程分散在多个仓库和环节,物流企业需安排专人对接每个节点。以夜间中转为例,传统模式下每票货物需3名操作人员分工负责,人力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20%以上。

最后是重复环节推高综合成本。货物在国内与国际仓库间的短途驳运,每票需支付650元左右的运输费;国内仓库到国际仓库的重复安检、拆板重组等操作,每公斤成本0.7元。此外,多次装卸还增加了货物破损风险,易碎品损耗率较高,给企业带来隐性损失。

这些痛点不仅制约济南国际机场的货运竞争力,更让部分对时效敏感的高端制造业、跨境电商企业“望而却步”,成为城市对外开放能级提升的“绊脚石”。

“空侧直通”的破局之道

四维发力构建“高效闭环”

针对传统模式的弊端,济南机场海关联合相关单位,从流程、监管、技术、协同4个维度创新,打造“空侧直通”全新模式,实现“货物在空侧区域完成全流程操作”的突破。

首先重构作业流程,打造“空侧闭环”。创新性引入“空侧卡口”概念,将国内与国际货运的中转操作集中在机场空侧区域(停机坪周边的监管地带)完成,形成“机坪-空侧卡口-机坪”的闭环。这一变革砍掉“国内仓库暂存”“短途驳运”等4个环节,让货物“少跑腿”,实现“机坪到机坪”的高效衔接。

其次,优化监管模式,兼顾“速度与安全”。在提升效率的同时,通过“精准监管”守住风险底线。实施“人工验核+智能放行”机制,所有货物在空侧卡口接受人工核对,无异常货物通过系统“秒放”;涉及布控查验的货物,参照普通货物流程处置,既满足企业“快速通关”需求,又确保监管无死角。同时,采用“视频监控+现场巡查”模式,详细掌握监管作业场所内货物的物流动态、集成拆板等具体情况,严格把控货物进出库区的监管风险,实现“全程可追溯”。

再次,技术赋能升级,布局“智慧物流”。将“空侧直通”纳入济南智慧空港建设总体规划,与海关“空港E通”系统深度融合。通过部署RFID电子标签,给每件货物装上“数字身份证”,实时传输位置与状态信息;利用5G+物联网技术,实现空侧卡口与监管系统的数据联动,货物进出、查验等信息在屏幕上实时可视化。山东迅吉安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操作员告诉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现在扫一下标签,货物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有没有被查验,一目了然,比过去打电话问3个部门还清楚。”

最后,建立协同机制,凝聚“多方合力”。打破部门壁垒,构建“海关+机场+物流企业+航空公司”四方联动体系。设立“空侧直通”专项联络员,建立线上交流群,24小时响应突发情况。例如,某航班临时调整装机时间时,各方通过群内实时沟通,30分钟内完成货物转配方案调整。这种“即时响应”机制,让跨单位协调效率大幅提升。

降本增效显著

被评为中国关务典型案例

“空侧直通”模式以显著的实效成为跨境贸易便利化标杆,实现企业成本与时效“双优化”。

山东机场辉煌货运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介绍,实行“空侧直通”模式后,货物中转时间从3.5小时压缩至1小时内,时效提升70%以上,紧急货物实现了“当日到、当日转”;每票货物操作人员从3人减至2人,人力资源成本降低33.3%;地面操作成本从每公斤0.7元左右降到0.1元左右,降费约87.1%,运输成本由每票650元左右降至250元左右,节省成本约61.5%,整体费用大幅降低。自2024年初“空侧直通”运行至今,该业务累计监管货物1282批次、1000.7吨,为企业节省成本超过170万元。

“空侧直通”的创新价值也获得多方认可,被评为2024年度中国关务行业观察贸易管理创新十大典型案例,被写入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民主监督报告》,纳入《2024年山东省政府促进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方案》,被评为济南海关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优秀案例,列入2025年海关总署牵头制定的《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具体措施》,并在全国海关范围内复制推广。

从空港口岸的“加速转运”,到企业账本的“成本减法”,“空侧直通”成功开辟了济南机场国际物流“新通道”。随着智慧空港建设的深入,济南将进一步拓展“空侧直通”应用场景,让这一“隐形翅膀”助力更多企业“飞”向全球,为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注入持久动力。(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刘彪)

编辑:柏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