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济南槐荫区弘阳广场一楼,一场关于中国传统纹样的艺术展览悄然吸引了不少顾客驻足。在休闲购物的间隙里,不少人乐于在这处静谧的文化空间里感受传统艺术的熏陶。
“很喜欢商场的这种设置,很有创意而且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带孩子来逛商场,在商场里也能获得审美提升。”市民韦女士说,她非常期待能在城市空间里感受到更多这种“小而美”的文化空间。
作为商场引流的策略之一,这种艺术与商业的联动让人耳目一新。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济南各区多家商场积极探索构建消费新场景,推动业态交融、提供消费新体验,为提振消费提供有力支撑。
购物间隙“看个展” 商业与艺术“梦幻联动”
八月末的济南,热气未减,消费市场同样热度攀升。这座城市的商场、街区和文化场所都在悄然蜕变,通过场景创新、业态融合和体验升级,正为泉城消费注入新活力。
暑期已近尾声,济南弘阳广场在整个暑期举办的多样活动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驻足。手账市集、插画展、云南民俗文化展、幸运鹅漫游展……“我们每周都会来逛逛,总是有新鲜东西看,”喜欢插画展的大学生张晓雯说,“不像传统商场只是购物,这里更像是个艺术展览馆。”
“我们致力于融合‘先锋感’与‘烟火气’,打造有温度、有文化的活力商业场景。”弘阳广场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临近济南市文化馆、图书馆等场馆,他们积极联动“一院三馆”等文化资源,通过济南图书馆夜校升级、携手文化馆举办武林大会等合作,将文化元素植入商业空间。
这样的努力收到了实效。“上半年客流同比实现18%以上的提升,销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商业空间不再只是交易场所,更成为市民的‘会客厅’和‘艺术厅’。”
在印象城购物中心,原本传统的楼层布局被彻底打破。“零售+餐饮+娱乐”业态以交错方式分布,几乎每个楼层都能满足消费者“逛吃逛玩”的一站式需求。
“现在来商场早已不只是买东西了。”正在带孩子参加手工活动的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这里经常举办各类互动活动,我们周末经常一来就是大半天。”
业态频频更新 体验式消费拉动整体增长
记者留意到,今年以来,济南多家商业综合体还着手于硬件改造,聚焦消费场景优化,重构街区形态,升级硬软装环境,不断满足市民顾客的新需求。
很多商场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购物功能,纷纷通过业态重组和空间重构,将自身打造为城市微旅游目的地。比如说,贵和购物中心将艺术展览引入商业空间,近期推出的“济南记忆”老照片展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展。银座商城则开辟了近千平方米的互动体验区,引入VR体验、手作工坊等新业态。
“目前我们商场的体验式消费占比已经超过50%”,商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些体验式业态的加入后,消费者停留时间平均增加了1.5小时,带动了整体消费额的提升。
恒隆广场通过引入更多休闲元素和社交空间,成功实现了从购物中心向生活方式中心的转型,其西翼打造的“户外花园”成为年轻人喜爱的社交打卡地。
面对新兴商业体的竞争,济南一些传统商场也在积极探索转型之路。万达广场通过持续调整业态品牌,保持了较高的市场热度。
“我们几乎每3个月就会进行一次品牌调整,每年业态调整比例在20%左右。”济南经四路万达广场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字科技也为传统商场赋能。济南华润万象城引入了智慧导购系统,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车位信息、店铺排队情况、优惠活动等。智慧商圈建设不仅提升了消费体验,还帮助商场更精准地把握消费趋势。
亮点活动纷呈 服装商圈尽显“潮流范儿”
前不久,一场精彩纷呈的时装周在天桥区泺口服装商圈炽热登场。
这场以“泉韵泺裳·潮起未来”为主题的时尚盛会,不仅是文化与美学的集中展演,更以“时尚+消费”为核心抓手。据了解,活动的主办方为切实激发市场消费潜力,在时装周期间联动了4600家商户开展大规模折扣促销活动。
在活动现场可以看到,从时尚女装到品质男装,从潮流童装到专业工装,全场商品呈现多层次折扣矩阵。显而易见,在这种活动影响力的带动下,秀场创新采用“即看即买”模式,直接带动现场销售转化,实现了客流量、销售额显著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活动还将文化基因融入消费场景,成为提振消费的一大亮点。活动中,泺口服装城将济南的泉水文化、历史建筑、民俗风情等元素巧妙融入服装设计中,丰富了“一年四季·‘泉’在济南”城市文旅新IP。
在记者看来,济南时装周的举办不仅是一场美学盛宴,更是刺激消费、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融合模式的创新,也推动着更多本土品牌成长、更多国际资源落地、更多消费场景创新。
大酒店走“亲民路线” 消费边界不断拓展
在工业南路与奥体西路交叉口附近,一家酒店门前摆放着各式精致菜品。炸大虾、酱猪蹄、四喜丸子、炸藕合、鱼香肉丝等家常风味,吸引了不少下班途中的市民驻足选购。
“目前每日外摆销售额在一万元以上,摊售菜品定价较堂食优惠不少,”酒店负责人介绍。这种“从包间到街头”的转变,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烟火气,也为酒店行业开辟了新发展路径。
傍晚6点,大明湖畔的维景酒店门口,晚餐外卖摊如期一字排开。厨师长将热气腾腾的蒸笼打开,手工素包2元一个,鸭脖10元三个,爆炒花甲15元一份,价目表在夕阳下格外醒目。排队人群中,附近居民熟练地扫码付款,他们中很多人已经习惯在这里购买家庭晚餐。
“二三十块钱就能吃上大酒店的手艺,值!”现场选购的市民交口称赞。
当前,从商品消费到服务消费,人们的需求个性化、多样化趋势明显,优质新供给成为全面扩大消费的关键一环。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各商业综合体正在紧跟需求新趋势,打造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为人们带来消费新体验的同时,也激发了消费市场更大活力。从商场到街区、从酒店到景区,济南正通过文化、商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构建一个个消费新场景,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消费体验,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 王飞)
编辑:柏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