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济南经四小纬二路口东北侧历经百年沧桑的英美烟草公司旧址焕发新生,法国蓬皮杜中心全国第二家主题店正式落户于此,将这座省级文物保护建筑转型为国际艺术空间。
英美烟草公司旧址的转型并非个例。在济南城市空间转型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老建筑、旧厂房正被注入艺术的新灵魂,实现了从历史记忆到现代活力空间的转变。
然而,在华丽转身的背后,一些尖锐的问题也在亟待回答:这些“焕新”的空间,如何避免沦为概念化的艺术“容器”或空洞的网红“背景板”?如何让它们真正成为激发城市文化活力、创造独特价值的“发生器”?济南的城市空间改造,正在一场场艺术蜕变中寻找答案……
破局“容器化”:
深挖在地叙事,激活空间基因
老建筑改造为艺术空间,最易陷入的陷阱便是“同质化”与“悬浮感”——将老建筑仅视为“装艺术的盒子”,剥离其原有的历史语境与城市记忆,最终导致所有改造空间都沦为千篇一律的打卡点。
因此,真正成功的改造,绝非简单的场地翻新或功能置换,而是要将建筑自身的历史脉络、原初功能痕迹及其承载的市井记忆,转化为空间叙事的核心骨架,让每一处细节都能与访客产生“在地共鸣”。
英美烟草公司旧址的改造,就守住了“历史与现代共生”的底线。负责改造的济南城市投资集团,在项目启动之初便秉持“保护与活化并重”的城市更新理念,引入法国蓬皮杜中心这一顶级国际艺术IP。
改造过程中,在完整保留红砖墙、孟莎式屋顶、百年推拉窗等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创新嵌入蓬皮杜标志性钢架矩阵与管道结构。访客走在展台间,既能观赏到蓬皮杜的艺术展,又能联想到“烟草旧址”的过往,老建筑也能“开口”讲故事。
从济南东部最大旧货市场转型而来的579百工集,则是工业遗存与市井活力的“共生重构”。其改造核心在保留老厂房、红砖外墙等工业遗存建筑基础上,进行了空间功能重构,以“老建筑留下老记忆,新业态凝聚新活力”的发展基调,同步优化基础设施、生活环境和产业结构等,塑造更有烟火气、艺术感的新场景空间。
由此可见,成功的艺术空间改造,首要任务是将空间自身的历史、功能记忆、所处地域的文化特质,转化为独特的叙事语言和策展资源,能够让建筑“开口说话”。
超越“孤岛化”:
复合功能共生,融入城市肌理
若改造后的艺术空间,只服务于“特定时段的观展需求”,抑或是“特定年龄的受众人群”,比如仅在周末有展览、只对年轻人有吸引力的话,它终将沦为城市里的“文化孤岛”。
真正有生命力的艺术空间,应该是市民日常的一部分:老人能来散步,孩子能来上课,上班族能来喝咖啡,艺术家能来创作,它不是“需要特意前往的目的地”,而是“就在身边的生活圈”。
济南的实践,正朝着“功能复合”的方向走。579百工集早已跳出“展厅”的单一角色,50多家商户里,既有阿波罗美术馆、阡陌书店这样的文化载体,也有匠杺社手作、机车俱乐部这样的兴趣空间,还有咖啡馆、便利店这样的便民业态。最近阿波罗美术馆上新的“永恒的风景——19世纪以来西方油画真迹展”,吸引了不少艺术爱好者。此前举办的凯斯・哈林、安迪・沃霍尔山东首展,更是让年轻人把这里当成“艺术打卡热门地”。
更重要的是,园区还会举办面包节、啤酒节、宠物节,构建以设计师、美术馆为主导,书店、剧场、手作、机车、运动、舞蹈等多元业态相融合的文创街区生态,让不同群体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落脚点”,艺术空间也就成了“社区公共客厅”。
此外,天桥1922电竞新媒体产业园的“电竞”与“新媒体”定位,同样具备无限潜能。自2024年开园以来,园区以电竞赛事与产业孵化为主导,已成功举办《王者荣耀》全国大赛、《和平精英》城市赛等13场官方电竞赛事,开展70余场文化活动。园区内还打造了一处1922智慧体育公园,融合VR互动、趣味步道等科技元素,免费对外开放。
因此,想要让艺术空间拥有可持续的生命力,需要依赖于“展示+创作+消费+教育+社交+休闲”功能的多元复合,以及与周边社区、城市生活的深度嵌入,使其从“目的地”变为市民“生活圈”的一部分。
锻造“发生器”:
构建生产机制,孵化在地文化
艺术空间改造的最高境界,在于其能持续激发、培育并输出新的文化内容与艺术价值。它不应仅仅是艺术品的“搬运工”和“展示台”,更应成为本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引擎,成为催生具有济南特色的新艺术、新思想、新故事的“发生器”。
济南,这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曲山艺海”的深厚曲艺底蕴,丰富的鲁绣、黑陶、皮影等手工艺资源,以及独特的泉水文化,艺术空间应成为这些本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引擎。运营者也应具备长远眼光和专业能力,建立支持在地创作和持续创新的系统性机制。
毕竟,济南的老建筑,从来不是无生命的“文物标本”。它们是百年商埠的见证者,是工业时代的亲历者,是市井生活的承载者,记录着城市的集体记忆与独特气质。
真正成功的空间改造,在于倾听这些建筑的低语,理解其筋骨血脉,并通过当代艺术这一媒介,激活其沉睡的文化基因,使其重新“呼吸”。唯有如此,空间改造才能真正超越网红经济的短暂喧嚣,成为塑造城市精神、滋养文化认同的永恒风景。
编辑:韩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