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月揽星河 泉城四度启贤门
济南日报·爱济南  3小时前

当一座城市连续四次向海内外人才递出“橄榄枝”,当2.7万余个优质岗位、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与千年文脉碰撞交融,济南这场以“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为理念的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早已超越一场普通招聘会的范畴。它不仅是城市求贤若渴的生动注脚,更是济南构筑人才生态、赋能强省会建设的战略缩影。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济南为何对招引人才如此执着?这场大会又究竟为城市与人才搭建了怎样的桥梁?

(一)

对人才而言,选择一座城市,本质上是选择一个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平台。济南显然深谙此道,在此次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上,用“2100余家用人单位+2.7万余个优质职位”的硬核配置,为人才提供了从“就业”到“立业”的广阔空间。

这份岗位清单的“含金量”,首先体现在覆盖范围的广度上。参会单位不仅囊括了实力雄厚的央企、省属市属国企,还有深耕全市重点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既涵盖驻济高校、科研院所,也包含新型研发机构、医疗机构、金融机构。从人工智能与空天信息的前沿探索,到现代医药与高端医疗的民生关切,从食品与生物制造的产业升级,到教育及文化产业的精神滋养,济南将城市发展的核心赛道尽数铺展,让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都能找到适配的“赛道”。

更值得关注的是,岗位背后承载的城市发展战略意义。此次大会特别纳入济青人才高质量发展轴带及济南都市圈9个城市的200余家企业,这意味着人才选择济南,不仅能扎根一座城,更能辐射一个区域,参与到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宏大进程中。校地企三方的深度交流合作,让人才既能在科研实验室里攻坚技术难题,也能在产业一线将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种“产学研用”贯通的生态,正是吸引人才的关键磁场。

试问,当一个城市愿意拿出最核心的产业资源、最优质的发展岗位,为人才搭建起“能干事、干成事”的舞台,又怎能不让心怀热忱的英才心动?济南用岗位清单证明:这里不仅有“容身之所”,更有“用武之地”。

(二)

“引才”只是第一步,“留才”“育才”才是关键。济南在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上,用一套“全流程、全方位”的服务组合拳,诠释了“天下泉城、人来无忧”的承诺,让人才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大会现场的服务细节,处处彰显着温度。设置的人才政策咨询处、各区县重点产业园区政策推介处,配备专业人才服务专员,为求职者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政策解读,还贴心发放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微词典,让复杂的政策条款变得清晰易懂。更有专家现场提供职业目标定位、行业趋势分析等专业指导,帮助人才避开求职“盲区”,精准匹配岗位,这种“手把手”的帮扶,让人才从踏入济南的那一刻起,就少了一份迷茫,多了一份安心。

参会保障的“兜底”措施,更是打消了人才的后顾之忧。专业第三方机构免费提供简历打印、职业指导、性格测评服务;参会人才凭报名二维码可免费乘坐地铁公交、免费游览趵突泉、千佛山等知名景区;“青年驿站”为市外青年人才预留1000个免费住宿床位,交通、住宿、餐饮、外卖等领域还推出专属优惠……从出行到住宿,从求职到休闲,济南把人才的“关键小事”当成“心头大事”,用细致入微的服务,让人才感受到“泉城礼遇”的实诚。

而这仅仅是济南人才服务体系的“冰山一角”。近年来,济南聚焦人才“吃、住、行、医、游、娱、购、婚、育”等需求,定制“海右人才金卡”,提供住房安居、医疗保障、交通出行等20项绿色通道服务;持续迭代人才政策“双30条”,3年3次更新,让政策始终紧跟人才需求变化。这种“从入职到生活,从发展到成长”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彻底打破了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到干事创业中。

(三)

一座城市能否留住人才,不仅要看发展机遇和服务保障,更要看是否有能打动人心的文化魅力与生活氛围。济南在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上,巧妙地将千年文脉与青春活力交织,让人才在求职之余,读懂济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从而真正“选择济南、爱上济南”。

大会设置的名士长廊,是济南向人才讲述城市故事的生动载体。通过现代动漫元素,演绎“二安”等历史文化名人的代表作及与济南的渊源,让千年泉城的文化底蕴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可感、可触、可共鸣的鲜活记忆。当人才在大会中驻足,看到“常记溪亭日暮”的婉约与“醉里挑灯看剑”的豪迈,便能读懂济南“人杰地灵”的基因,这种文化认同,是吸引人才扎根的深层纽带。

而青年乐队演出、驻济高校学生社团才艺展示、非遗技艺活态展示、文创市集、美食体验区,则让济南的“青春活力”与“烟火气”扑面而来。在这里,人才既能感受到城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能体会到市井生活的热闹与温暖。这种“既有历史厚度,又有生活温度”的城市气质,恰好契合了当代人才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追求。毕竟,选择一座城,也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济南用多元的文化场景告诉人才:在这里,你不仅能实现职业理想,更能享受有质感、有乐趣的生活。

从名士文化到青春活力,从非遗传承到美食体验,济南在大会中展现的,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不是刻意的“包装”,而是城市本色的自然流露,它让人才与济南之间,除了“工作契约”,更多了一份“情感联结”。当人才对一座城市产生了情感认同,“扎根”便成了水到渠成的选择。

(四)

一次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的成功,或许可以依靠精心的筹备,但一座城市持续吸引人才的能力,必须依赖长效机制的支撑。济南两年四办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其构筑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打造“永不落幕”招才引智品牌的具体实践。

从“6+1”招才引智工作体系,到“我在济南刚刚好”城市人才IP,济南早已将人才工作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一节一赛、一会一礼、一校一行+海右人才传播矩阵”的组合拳,让人才招引不再局限于一场大会:“海右人才节”以城市的名义向人才致敬,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为人才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校友经济搭建起城市与人才的情感桥梁,“才聚泉城高校行”则让人才提前感知济南的魅力。这种“多点发力、持续推进”的模式,让济南的人才工作形成了“常态效应”。

更值得称道的是,济南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已上升到制度层面与文化层面。以立法形式设立“海右人才日”“海右人才节”,将对人才的尊重写入法规,体现了城市招引人才的“诚意”与“决心”;连续五年举办大学生毕业典礼,用仪式感传递对青年人才的欢迎;“双30条”政策3年3次迭代,彰显了城市根据人才需求动态调整服务的“灵活性”与“精准性”。这些举措,共同营造了“尊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让“重视人才”成为济南的城市共识。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3年来新增青年人才30余万人,人才资源总量超287.5万人,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入选“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在“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榜单”中位列全国第11位、北方城市第2位……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济南长期深耕人才工作的结果,也印证了其人才政策与服务体系的有效性。

如今,“北方人才看济南”正从愿景变为现实。但济南并未止步,而是持续优化人才服务品质,秉持“所有提升城市品质的工作都是人才工作”的理念,不断提升人才服务的内涵。因为济南深知,人才与城市的关系,从来都是“双向奔赴、彼此成就”:人才为城市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城市为人才成长提供“肥沃土壤”。

站在新的起点,济南这场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既是对过往人才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期待更多心中有梦、眼中有光的人才,能读懂济南的诚意与潜力,选择济南、扎根济南、成就济南。当更多英才与这座千年泉城并肩同行,济南必将在强省会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稳,书写“人杰地灵、俊采星驰”的新篇章。(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郝磊)

编辑:曹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