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接待游客和采购商超10万人次,中国(济南)第十届文房四宝暨珠宝玉石博览会落幕
新黄河  4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杨璐  

10月19日,为期四天的中国(济南)第十届文房四宝暨珠宝玉石博览会在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落下帷幕。本届博览会以“宝聚泉城 文润华夏”为主题,以“文化赋能经济,传统焕发新生”为宗旨,打造了一场集展览展销、文化交流、非遗体验于一体的文化盛会,展现出文化消费市场强劲活力。

本届博览会共设展位600余个,累计接待游客和采购商超10万人次,现场交易额突破9000万元,有效发挥了供销合作社在促进贸易流通、拉动文化消费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位一体”供销改革驱动文化流通新格局

本届博览会聚焦济南“文化强市”建设,积极融入“一年四季•泉在济南”城市IP,打造具有中国味、泉城范儿的文化盛会,与泉城文旅产业有机融合。博览会人气与展销两旺,成功为来济参展的企业、展商搭建起拓展市场、推广品牌的广阔平台。其核心优势在于深度依托供销合作社的三大职能:农资流通服务主渠道作用、现代农业强市建设生力军地位、农村商品市场“国家队”担当,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城乡经济循环与文化产业振兴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博览会通过“资源整合、平台共建、数字赋能”三大核心路径,为全国各地文化企业打破区域壁垒、迈向全国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展会现场,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化盛宴精彩呈现:浙江善琏湖笔的雅致、保山南红的艳丽、湖北绿松石的温润、越南沉香的醇厚齐聚一堂;手工折扇摇曳生姿,巴林石章料、山东红丝砚、福建寿山石尽显石之韵味;安徽泾县宣纸、四川夹江县宣纸、沂水桑皮纸承载千年文脉,江西文港毛笔、一得阁墨、胡开文墨、曹素功墨勾勒笔墨春秋;新疆和田玉的莹润、紫檀木雕的精工、广东端砚的古朴,共同构成了一幅多元文化交融的画卷。

更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博览会突破传统展会局限,创新打造“线下体验+线上引流+云订货”一体化服务模式。这一模式不仅让现场观众沉浸式感受文化魅力,更通过线上渠道持续汇聚流量、促成交易,真正实现了“展会不落幕”“交易不停歇”的长效价值,为文化流通新体系的构建写下了生动注脚。

非遗活态传承催生产业裂变效应

本届文化博览会热度持续攀升,多个特色板块轮番出彩,其中非遗代表性项目展示无疑是全场焦点。宜兴紫砂的细腻捏造、徽墨制作的匠心研磨、端砚雕刻的精雕细琢、泾县宣纸的古法抄造,再加上山东剪纸的灵动镂空、古瓷器修复的妙手回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献艺,通过技艺展演让千年技艺“活”了起来。这不仅吸引了大批传统文化爱好者驻足围观,更在年轻群体中点燃了热情,掀起一股探索传统技艺、热爱传统文化的新热潮。

山东本土文化也借此舞台大放异彩。龙山黑陶的古朴厚重、鲁绣的精巧细腻、章丘铁锅的锻打匠心等本地非遗代表性项目集中亮相,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不仅征服了本地观众,更让不少外地参展商眼前一亮,纷纷驻足咨询、下单购买,进一步彰显了济南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明的城市特色。

由山东省珠宝商会与济南中华文化促进会专家联袂打造的公益鉴宝活动,同样人气爆棚。面对市民与收藏爱好者带来的瓷器、珠宝玉石、书画等藏品,专家们细致鉴别、专业讲解,既解答了藏宝者对藏品真伪的疑惑,更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了传统文物知识,让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有了更直观、深入的认识,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民生动力。

博览会的影响力更延伸至文旅领域,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激活济南秋季文旅市场的关键一笔。大量外地游客专程慕名而来,在参观展会、选购文化产品的同时,也深入济南古街巷与名胜景区,深度体验城市魅力。这一联动效应直接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娱乐等相关产业的繁荣,实现了文化展览与城市经济的双向赋能,让博览会成为展示济南文化、拉动区域消费的重要窗口。

青春经济重塑城市文化IP

作为全国四大文玩市场之一、山东省特色商业街及“好客山东”文旅市集,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借第十届文房四宝暨珠宝玉石博览会的东风,实现了品牌IP的跨越式升级。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让英雄山文化市场的知名度进一步辐射全国,更成为提升泉城济南文化软实力、增强其在全国文化消费市场中辐射力与影响力的关键推手。

本届博览会的一大鲜明特征,是“青春力量”的强势崛起。现场人气火爆,年轻卖家与消费者的数量均呈现显著增长,“打卡文玩市场”不再是资深藏家的专属,更成为年轻群体追逐的新风尚。其中,新落成的英雄山1992文化产业园成为年轻参展群体的“心头好”,跻身展会人气打卡榜首。市场自主设计的文创产品尤其亮眼——将济南泉水元素与传统韵味巧妙融合的手办、团扇、丝巾等,精准戳中年轻消费者的审美与需求,成为引爆现场消费的“爆款”,彰显了传统文化与年轻潮流碰撞的强大活力。

此次博览会的落幕,标志着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迈入发展新阶段。在“文化强市”战略与数字经济的双重驱动下,市场正朝着更高质量的发展模式、更强辨识度的品牌形象、更优化的业态布局稳步迈进,为济南文化产业的持续繁荣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  通讯员:李际军 张雪 谭飞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