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秋粮已收获302.15万亩,未收作物能否应对降温天气?专家解答
新黄河  2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王倩  

根据济南市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从本周开始,全市将迎来明显降温过程,冷空气将把济南推入“冬天”。

10月20日上午,新黄河记者从济南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10月19日17时,全市403.63万亩秋粮,已收获302.15万亩,秋收进度74.86%。其中364.90万亩玉米,已收获278.36万亩,秋收进度76.28%;累计投入玉米联合收割机36918台(次),机收率93.12%;累计启用粮食烘干设备725台,完成粮食烘干总量18.74万吨。在此关键时期,此次降温天气对秋粮抢收、冬小麦抢种有什么影响呢?

对此,济南市农业农村部门及农技专家第一时间给出答复:已收获的作物基本完成灌浆成熟,剩余未收作物也多接近成熟期,具备较强的抗逆性,足以应对此次降温。农技专家进一步解释,玉米等秋粮作物在成熟后期抗寒能力会显著增强,短期低温不会对籽粒品质造成影响,广大农户可放心。

“此次降温虽幅度显著,但过程时间短,设施蔬菜冻害风险不大。”对于此次降温,市农技专家针对设施作物管理给出了一些建议:设施草莓当前正值扣棚保温关键期,此前阴雨天气对棚膜铺设造成一定影响,需抓住有利时机尽快完成覆膜作业;设施蔬菜重点做好保温被揭放管理,通过科学操作保证棚内温度稳定,满足蔬菜生长需求;对单膜拱棚茄果类、瓜类蔬菜来说,已成熟果实需尽快抢收,未到拉秧期的作物,要及时搭建二层膜或在棚内加设中小拱棚,通过多层覆盖增强保温效果;喜温露地蔬菜要提前做好覆膜保温准备,抵御低温侵袭。

自济南进入“三秋”生产关键期以来,已构建起完善的秋收保障体系。“当前,在田玉米基本均已达到收获的成熟标准,建议农户遵循‘机械适宜进地作业’原则,抓好玉米适时收获,同时做好收获后的烘干晾晒工作,杜绝湿粮入库引发霉变。”市农技专家建议称。

10月19日,全省秋种工作视频推进会议召开,强调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墒制宜推进工作,抓好“播期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进度服从质量”这一主线,落实“散墒、整地、晚播、集成”四个要领,做到“由适期晚播应变为适墒抢播、由减量精播应变为增密补晚、由传统播深应变为适当浅播、由常规施肥应变为按需增肥、由促控结合应变为以促为主”五个应变,实现“保出苗率、保种子根、保群体量、保安全越冬”四个目标。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升东表示,晚播小麦要适度增加播种量,选择分蘖成穗率高、晚播条件下群体构建快的多穗型品种,还要在墒情适宜条件下适当浅播(3厘米左右),等明年开春以后,一定要科技壮苗,进行苗情转化升级,把田间管理的时间从起身拔节期提早到返青期,这样才有助于构建一个健壮的群体,夯实明年丰收基础。

目前,市农业农村部门已组建多支农技指导组下沉田间,持续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协调各类农机设备及烘干设施做好应急储备,全方位保障秋粮颗粒归仓与秋种有序开展。

编辑:陈彤彤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