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陈元昊
10月20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朱圣焱解读《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充分参与公共资源交易竞争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将通过制度性举措破解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堵点,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营造更公平、更高效的竞争环境。
据介绍,今年1—9月,济南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已服务各类交易项目5.08万宗,交易总额达1346.6亿元,市场环境持续向好。但市场中仍存在所有制歧视、信息不透明、协同监管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参与积极性。《若干措施》的出台,正是针对这些堵点问题“对症下药”,旨在进一步打破参与壁垒,让更多市场主体共享公共资源交易机遇。
《若干措施》聚焦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公共资源交易的关键环节,推出8项具体举措,构建起“公平保障+机会拓展+服务优化+监管协同”的支持体系。
筑牢公平竞争底线。进一步规范招标文件编制,将是否存在所有制歧视等不合理限制纳入抽查检查重点,严禁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中设置排斥民营经济组织的条款,从源头保障市场主体平等竞争权利。扩大政府采购市场机会。对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以上、200万元以下的货物服务项目、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适宜中小企业提供的),全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超限额且适宜的项目,预留预算总额45%以上面向中小企业,为企业争取更多“订单空间”。优化简易工程评标方式。鼓励招标人对采用通用技术的简易工程项目弱化资信评审因素,要求各行业主管部门于今年年底前明确本行业简易项目标准,并在招标文件示范文本中完善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门槛。
保障交易款项及时支付。明确机关和事业单位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需自交付之日起30日内付款,不得强制非现金支付或变相延长付款期限;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预付款原则上不低于合同总价的10%,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推动企业协同合作。鼓励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组成联合体投标;对轨道交通、城市管廊等大规模总承包项目,支持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拟分包内容,引导总承包单位择优选择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分包。
升级交易服务保障。在电子交易系统“企业注册”环节增设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登记识别功能,加强服务保障监测;探索交易信息定制服务,精准推送项目信息;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及时收集企业诉求、帮助纾困解难。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严肃查处阻碍公平竞争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广泛运用提醒教育、劝导示范等方式,准确适用从轻、减轻、不予行政处罚规定,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强化正向引导激励。支持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搭建交流平台,开展供需对接活动;推动完善市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考核,研究将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参与招标投标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引导国企主动释放合作机会。
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高质量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举措。朱圣焱强调,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把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高质量参与公共资源交易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不断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加大督促指导,确保政策精准落地、惠民惠企。
摄影:陈元昊 编辑:陈彤彤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