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石晓丹
10月21日,“数智引领·阅享生活”2025年全国城市书房合作共享机制交流活动暨无感借阅闭环系统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开幕。来自全国113个城市的文化主管部门和图书馆代表、全国城市书房合作共享机制成员单位代表等参加开幕式。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利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济南将“泉城书房”建设作为文化强市的重要抓手,已建成近70家泉城书房,年均服务群众超300万人次,构建起覆盖城乡、特色鲜明的阅读服务网络。这些嵌入城市肌理的文化空间,成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
山东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祝晖在致辞中说,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立足时代之需,赓续历史文脉,大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城市书房建设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建成城乡书房963个,总藏书量约457万册,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15分钟阅读圈”。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新成员单位证书颁发仪式、优秀主题案例证书颁发仪式,并进行了轮值城市会旗交接。下一届全国城市书房合作共享机制会议将由洛阳市轮值主办。
在主旨报告环节,三位专家分别从格局之变、体验之变、模式之变切入,从顶层设计、技术赋能到运营优化,全方位解读了新型阅读空间和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创新实践与发展前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立足新型阅读空间建设的顶层设计、时代意义,系统梳理了全国多地新型阅读空间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未来发展方向,描绘了新型阅读空间从“物理空间”建设到“文化生态”营造的宏大图景。
浙江图书馆原馆长褚树青以济南市图书馆全国首个无感借阅闭环系统为例,系统阐释了RFID、AI算法与3D导航等技术如何重塑图书馆服务流程,为公共阅读空间智慧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
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马知遥分享了温州如何推动城市书房从“增量建设”迈向“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运营与价值共创。
下午,与会代表分四组参观调研了济南市泉城书房的多个精品样板,实地感受“书香济南”的建设成果。从九如山分馆的“自然书香”,到高新区海川教育集团分馆的“无感借阅”,再到高新区文化中心分馆的“规范运营”和全福街道分馆的“社区温情”,四处各具特色的泉城书房全面展现了济南在推动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文旅融合、技术赋能、功能聚合与服务下沉方面的卓越成效,赢得了代表们的广泛赞誉。
10月22日上午,会议还将举行主题案例分享和专家论坛,多位专家将以圆桌研讨的形式畅谈城市书房和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多地文化主管部门和图书馆也将分享各自在城市书房建设和运营方面的成功经验。
全国城市书房合作共享机制是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图书馆学会指导,温州市、上海市浦东新区、济南市等12地共同发起,各城市图书馆自愿加入的公益性服务组织。2020年9月,全国城市书房合作共享机制在浙江温州市成立。今年,随着北海市图书馆、青岛市图书馆、枣庄市图书馆等9市公共图书馆的加入,联盟图书馆数量已经拓展至151家。
全国城市书房合作共享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各地提供了经验互鉴、资源共享、标准共建的关键平台,有效推动了区域文化协同发展和共同繁荣。本次交流活动充分表明,全国城市书房建设已整体步入从“规模扩张”到“科技赋能”、从“分散探索”到“体系共建”的历史新阶段。在此起点上,以城市书房为代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将进一步超越传统阅览功能,演进为集智慧体验、社会教育、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文化新枢纽”,以其精细化、融合化的服务,持续织密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服务阵地网络,为“十五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描绘出清晰的未来图景。
此次会议,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济南市图书馆、济南图书馆学会承办,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学会、全国城市书房合作共享机制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支持。
编辑:刘雨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