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殷玉国
5月27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庆祝活动暨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人工智能与医养健康大会槐荫分会场在山东省科技馆新馆举行。本次活动作为槐荫区推进学会集聚区建设的重要实践,邀请了来自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省市级学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及科技企业的300名代表参会。
今年槐荫区招引了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并与槐荫区政府地方达成深度合作意向,双方秉持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理念,促成了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槐荫区"京沪系筑楼引凤西行·J"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槐荫区政府副区长周晨推介了槐荫区发展优势。在人工智能领域,槐荫依托"绿地齐鲁之门学会会客厅"核心载体,打造集集会会议、商务会谈、差旅住宿及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构建“科技+文化+商业”融合发展的城市新地标,依托“一院四馆”丰富的文化资源,加速建设AI高科技科普产业集群,携手各类省市级学会、协会、商会,共建“文化高地+智核引擎”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在医养健康领域,槐荫区立足自身“医养资源富集、学会人才荟萃”的比较优势,以“平台筑基、人才赋能、合作聚势”为有力抓手,构建“科技+科普+服务”三位一体的健康生态,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会上,"绿地·齐鲁之门学会会客厅"正式揭牌。“绿地·齐鲁之门学会会客厅”是区科协今年创新举办、精心打造的高端人才服务平台,依托京沪会客厅空间与资源优势,举全区之力,旨在为协会、会员及专家高端人才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优质服务。
“绿地•京沪会客厅”运营负责人陈梦夏同步发布六大专属服务体系并对会客厅展开深度推介。大会还为7家学会服务中心、园区科协及企业科协授牌,为5名专家颁发聘书。随后,园区科协代表刘冰畅谈园区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规划。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研究员陈禹保表示,今年槐荫区科协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持续展开交流合作活动,前期经过多次现场调研和共建交流,感受到槐荫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生态,是学会资源落的优质理想土壤。下一步双方将联合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国家级平台,重点推进生物医药、AI应用、医养健康等前沿领域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持续完善"科技+文化+商业"融合生态,深化战略合作,协力培育孵化相关项目。
随后,华大基因CEO、博士、研究员尹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传家王佃亮、中国科学院高级工程师姜韬、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韩管助四位专家分别开展《奇点将至,再来一次:硅基涌现智能,碳基接近永生》、《细胞治疗与人类健康》、《推广转基因-科学基础与社会共识》以及《艾滋病毒起源和全球传播》共四场讲座,展开深入讲解。专家们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向大家普及科研成果,传输新知识、新理念,进一步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与健康意识。
近年来,槐荫区科协秉承着“建强科协阵地,凝聚科技人才,助力产业发展”的初心使命,破解了产学研融合深度不足、优质资源下沉覆盖不全以及交流合作渠道不畅通等难题。区科协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组织的“‘槐’报人才‘荫’为你来”学会集聚星链计划创新项目对接活动,促成8个项目达成意向合作,成功组建了150余人的槐荫区专家人才共享智库。此外,还与省医学会、山东中医药学会等20家学会签订合作协议,并制定了《“科协+学会”联盟服务八条》《智库服务指南》等文件,提升服务效能,推动智库资源精准对接重点产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通过“智库筑基+平台赋能+活动聚才+服务兴业”四位一体推进,成功推动服务科技创新与科普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槐荫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协动能”。
编辑:刘雨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