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王铮
“共享果园”是槐荫区道德街街道贯彻“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居民参与、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模式的有益尝试。
近年来,槐荫区道德街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强化基层民主自治,激活居民自治新动能,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吸引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全力打造“人人负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多元化社区共治“共同体”,奋力谱写基层治理“新乐章”。
面对裸露荒地治理难题,街道党工委果断决策,召集相关科室人员、党员代表、居民骨干、物业及专业人士,通过“议事会”反复论证,将“共享责任田”方案从设想变为共识,街道党工委书记带头捐款成立项目专项资金。项目启动之初,面对荒芜景象,社区党委组织辖区物业、党员、共建单位志愿者开展“荒地焕新”主题活动,清运垃圾、平整土地、铺设水泥,为后续建设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党建引领带动激发居民自治内生动力,共绘治理同心圆,实现党建共建外循环和社区自治内循环的良性互动。
果园的生命力,源于居民从“旁观者”到“当家人”的角色转变,实现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与活力迸发。创新制定《共享果园认养公约》,居民通过公开抽签认领地块,明确种植规范、管护责任与公共区域义务,将“软约束”转化为“硬规则”。依托“共享议事会”等形式,围绕选种、浇水、防虫等大小事务展开充分协商。通过共同讨论、自治协商,实现“社区事、社区议”,搭建互融共治“大舞台”,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治理最广泛的参与者。
昔日卫生死角蜕变为社区“绿肺”和充满活力的空间,吸引居民驻足休憩、交流技艺,成为承载邻里情谊的“磁力场”。居民在共同劳作中,消融陌生隔阂,重建守望相助的社区纽带。将果园划分融入社区“微网格”治理体系,由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志愿者担任“果园管家”,负责日常巡查、信息沟通、矛盾调解,确保项目高效、有序运转。通过将辖区居民代表、在职退休党员、志愿者等力量纳入社区治理力量中,将社区治理从“一人管”转向“大家治”,让社区治理“沉下去”,居民民意“浮上来”,架起了党群之间的暖心桥梁。
裸露黄土化作怡人绿荫,社区颜值与生态品质双提升,成为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鲜活幸福注脚。果园成为最温情的社交课堂,居民在松土施肥、分享果实时,重建“远亲不如近邻”的亲密关系,社区治理活力如果树般生生不息。“共享果园”实现了用理念铺路、文明引领,激发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认同感,推动社区志愿服务由任务式参与向自主式参与迈进,实现由“陌邻”到“共享”、“无人管理”到“共建共治共享”的蝶变之路。
编辑:陈彤彤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