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领先的农药研发技术,出自济南天桥区这家单位
新黄河  9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陈雪碧  

五月的煦阳漫过位于潍坊诸城的一片烟草田,新叶交织,散发出淡淡清香。“以前得背着药罐子打好几次农药,现在挂两个‘小桶’,烟粉虱、棉铃虫、烟青虫这些最让我们头疼的虫子就没了。”农民老周望着信息素诱捕桶里密密麻麻的飞虫,脸上绽开笑容,“这可是省农科院给的‘生态卫士’!”

小小的诱捕桶,承载着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心血。作为山东省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农药研发的科研机构,位于济南市天桥区的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突破了昆虫性信息素产业化进程中的卡脖子原药低成本生产技术,成本降低30%-60%,得到大规模示范推广。

而这,仅仅是这家拥有59年历史的科研院所,在5月12日国际植物健康日交出绿色答卷的冰山一角。植物健康、粮食安全关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安全、生态友好的农药是保障产量的根本。在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没有硝烟,却每天都在上演着与病虫害的无声较量;远离聚光灯,却为无数人的饭碗筑起一道隐形的长城。

技术迭代中的破局与引领

时光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业面临除草剂高度依赖进口的困境。1996年,时任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副所长的李德军,毅然选择了这条被国际巨头把持的赛道。历时8年艰难攻关,团队终于突破“卡脖子”难题,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这一突破大幅降低了灭生性除草剂生产和使用成本,迅速占领了市场,成为农业耕作上首选的灭生性除草剂,更带动了吡啶产业链的国产化,壮大了一批民族企业。

始于创新,从未止步。该院以解决农业生产痛点为导向,持续突破关键技术瓶颈——2000年前后研制出氟啶脲杀虫剂,其对人畜的毒性在当时为市场最低;率先研发出杀灭地下害虫的辛硫磷,在成本不增加的情况下,将有效成分含量提升至70%-90%,为当时国内最高水平;2003年研制出的高效氟吡甲禾灵,目前仍是农业生产上应用最广的除草剂产品之一……

该院始终牢牢把握创新驱动的“主战略”,基础坚实、成效显著,深厚的创新土壤和强劲的研发实力,推动着区域农药科学走上质的飞跃。近年来,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完成多个国家级课题,以及山东省成果转化重大专项、重点攻关等项目,取得了数以百计的科研成果和科技奖励,为我省农药行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实验室到田间的一体化实践

科技创新不是孤立的实验室数据,而是对土地、健康和未来的郑重承诺。在大力践行绿色发展和“双碳”理念以及持续推进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的背景下,近年来,发展绿色环保生物农药成为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的工作重心。

在绿色农药领域,秉持“低毒、低残留、环境安全”的工作目标,先后推出以精草铵膦、氯虫苯甲酰胺等为代表的多项研究成果,并在企业转化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其中精草铵膦高效低毒、易降解、使用安全方便,是目前产业化最热门的新产品之一;氯虫苯甲酰胺是全球销售额第一的杀虫剂,但关键生产工艺主要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研究院开发的原药关键中间体合成技术成果解决了进口农药国产化难题,突破了国外产品技术堡垒,并顺利实现技术转让。

生物农药研发同样取得突破。新农药创制团队负责人江忠萍向记者展示了团队技术在山东、江苏、河北、新疆、西藏等地的应用场景。这支顶尖团队包含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高端人才,目前已成功开发出针对梨小食心虫、棉铃虫、玉米螟虫等重大害虫的新一代绿色生物农药—昆虫性信息素系列产品,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市场规模位列山东第一、国内前三,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2150万亩。团队还建立了10000株农用微生物菌株的菌库,并着手开发一系列微生物农药产品。

打造农药创新策源地

2024年11月,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共建的“微生物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这是该院继反应量热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之后主导建设的第二个国际联合实验室。

实验室以解决生态化和提高农业生产力为首要任务,在广泛使用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新的研究方向,创造和实施用于作物生产、畜牧业、家禽养殖、工厂化养鱼和环境保护的原创生物技术。

目前,实验室正在进行农业生产领域的重大病害“根腐病”的研究,签署引进防治根腐病微生物菌株协议,开展了菌株本地化发酵工艺开发工作,同时环评和相关登记工作也在进行中。

这种国际视野的科研布局,源于研究院“开放办院”的战略定力。自2015年划归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管理以来,逐渐构建起“科研-产业-服务”三位一体创新体系,成立了7个创新团队,并成为全国少数获农业农村部核准的产品化学、药效、残留、环境试验4个登记实验资质的机构,为行业筑起质量安全防线。

此外,研究院还运用先进的量热技术手段和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成立了一支国内领先的反应安全测控团队,近三年已成功服务于20多个省市的200多家化工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以创新的精神,为粮食安全与生态平衡贡献了“山东方案”。随着国际合作的深入推进,这家行业领域的标杆单位,正在谱写科技服务绿色农业的崭新篇章。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