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杨雯雯
近日,章丘区文祖街道甘泉村内,一株树龄近1000年的流苏树迎来盛花期。层层叠叠的雪白花瓣缀满枝头,如云似雪的壮美景观吸引了大批市民与摄影爱好者慕名前来。新修的柏油路围绕着千年流苏树铺展开来,系满红绸带的流苏树承载着村民的希望逐渐繁盛。从甘泉村的一棵流苏树出发,文祖街道以“一村一业”为笔,以文旅融合为墨,绘就全域联动、产业共兴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这棵流苏树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活文物’,如今成了全村人的‘致富树’!”文祖街道甘泉村党支部书记张希文望着树下熙熙攘攘的游客感慨道。4月22日至5月10日,甘泉流苏节开启!其间,精彩节目轮番上演。
据悉,甘泉村的这棵流苏树是山东省现存的最大流苏树,高约13米、冠幅19米,每年四月末五月初绽放如雪的流苏花,以其“千年一树香雪海”的奇观闻名遐迩。这棵千年流苏树历经岁月沧桑,曾是村民纳凉聊天的“老伙伴”,却因村庄位置偏远、产业单一,长期“藏在深山无人识”。转机始于乡村振兴的号角。甘泉村紧抓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契机,将旅游产业作为突破口,利用流苏树、白云洞、甘露泉等旅游资源优势,走出一条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建设千年“流苏”广场、举办“甘泉流苏节”、开设“流苏”集市餐厅……甘泉村将古树文化融入乡村肌理,每年甘泉流苏节期间,日均游客量突破千人次,古树周边,土特产、农家乐、文创摊位次第铺开,沉睡的资源被彻底激活。村民马大娘在集市街摆出纯手工大包子,日收入超千元。“过去守着‘宝贝’过穷日子,现在靠着古树吃上‘生态饭’!”村民们的笑脸印证着文旅融合的实效。2025年,甘泉村集体经济收入从过去的“零敲碎打”猛增至56万元,一棵树真正让村庄“活起来”。
甘泉村的蝶变,是文祖街道“一村一品”战略的生动实践。文祖街道地处章丘南部山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个社区,4.3万人。街道以“齐鲁古道·文旅走廊”为轴线,构建“一廊五区”全域旅游框架,打造三德范文旅核心区、大寨非遗区、东张山水体验区、驻地文创产业区、三元都市田园区,让千年文脉跃动出新的神采。
在齐长城脚下的石子口村,借力发展乡村旅游,开通“齐鲁跨国小火车”观光线路,串联齐长城遗址与乡村景观;连续举办六届齐长城文化艺术节,融合传统戏曲、非遗展演与现代艺术,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东张片区依托省级、区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项目建设,引导村民打造“一村一业”特色庭院经济,实现了“文化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文化”的良性循环。
“我们不仅要让游客来看树,更要让他们留下来、玩起来、带得走。”文祖街道人大工作室主任张兵介绍,甘泉村的民宿正在加速推进;青野村推出五音美食节,让传统戏曲“唱”出新市场;水河萤火虫生态馆以梦幻场景点亮夜经济……10余个村庄各展所长, 形成“以点带面、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
站在流苏广场远眺,古树下孩童嬉戏、游客拍照、摊主吆喝的热闹场景,与远处齐长城的巍峨身影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古今交融的振兴画卷。这背后,是文祖街道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探索。
日前,“与齐长城相约 促文旅体消费”章丘区第一届齐长城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在文祖街道石子口村举行。4月20日至5月10日,文祖街道联合区文旅局、大学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商务服务中心等部门,推出章丘区首届齐长城文化旅游节,十大活动串珠成链:齐长城越野赛跑出活力,东张奇石节展现匠心,牡丹节绽放国色,大学生登山节激扬青春……文化遗产与时尚元素交融,千年文脉与人间烟火共振, “诗画文祖”的品牌愈发响亮。
千年流苏树年轮流转,见证着一个小村庄的华丽转身,更诉说着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找准文化根脉,激活生态禀赋,让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独特魅力。当古树新花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文祖街道正以“一村一业”的笔触,绘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共富长卷。
编辑:柏凌君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