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区“明山绣水”片区:串珠成链,农文旅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 泉韵乡居片区行
新黄河  昨天 18:34

新黄河记者:王倩  

近年来,济南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全面振兴,坚持量体裁衣、精准施策,注重连片打造、产业延展、运营创新、能人带动、改革赋能,探索出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推动形成了“一片一品、各美其美”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就让我们走进这些泉韵乡居和美乡村片区,感受村庄宜居、产业兴旺、农民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章丘区“明山绣水”片区位于明水城区北邻,覆盖明水街道、绣惠街道10个行政村,沿绣江河两岸,串联起绣江河公园、玉泉湖公园、赭山山体公园等自然人文节点,形成集湿地观光、休闲垂钓、文化研学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带;稻田观光、特色美食、农耕体验一应俱全,万亩“稻荷飘香”田园盛景尽收眼底;借势明水古城溢出效应,引建小楼花市、绣江城市营地,拓展婚庆、游乐、露营等特色业态,城乡映照、美不胜收。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古城映照的田园交响。

蓝天白云下,宽阔的道路向远方延伸,干净美丽的农家小院整齐有致,村民们或在果园里辛勤劳作,或在广场上休闲纳凉……走进绣惠街道桃花山新村,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幸福感显著增强。

在桃花山新村的锦鲤养殖基地,一汪汪清澈见底的池塘里,五彩斑斓的锦鲤在水中自由游弋。这一尾尾锦鲤,便是当地村民致富的“金钥匙”。

据村党支部书记张恒起介绍称,桃花山新村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锦鲤养殖、藕虾套养、蔬菜直供等生态农业,打造北方风情民宿。恒起农业月销超百万元,带动50余人就业。藕虾套养项目已举办4届活动,吸引游客10万人次。“去年村集体增收150万元,500多个家门口的岗位让村民年均增收4万元。”他说。

不仅如此,桃花山新村还与山东沃泰龙山瓷文化创意园融合发展,拓展乡村研学、文化体验、创意节庆、亲子旅游等新业态,将特色农业与观光旅游、民俗体验、研学教育有机结合,实现了产业旺与乡村兴的良性循环,乡村经济焕发出新活力。

离开桃花山新村,沿绣江河溯流而上,明水街道西营村的千亩香稻基地闪耀着金光。这里曾是明水“大红芒”香稻的原产地,如今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省农科院联合成立香稻研发中心,流转土地600余亩,打造明水香稻标准化种植基地,进行良种培育、土壤改良,去年香稻亩产量突破1000斤。同时,发展稻田鸭、稻田蛙等立体循环农业,村集体年增收55万元,昔日的传统农耕焕发新生。

依托“一山两河三园”生态基底,西营村吸引社会投资1500万元建设“稻荷飘香景观区”,联合杭州千拓文旅公司专业运营,打造稻田观光、特色美食、农耕体验等“农业+”模式,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文旅业态。在“红花绿叶掩映,蛙声蝉鸣相和”的诗意景观中,西营村再现“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田园意境。

绣江河滋养的明水街道吕家村,引泉造景,打造泰岱石松、人造瀑布、小桥流水、鲤跳龙门等景观,搭配花草成圃、绿树掩映,呈现出“绿树成荫、小河流淌”的美丽景色。

吕家村目前共有265家经营主体,涵盖高效农业、高端制造、文旅服务等多行业领域。依托76家工业企业基础,吕家村村党委整合喜庆产业资源,组建锣鼓队、婚宴酒店联盟,承接全区90%的婚庆业务,带动300余人就业。投资建设的欢乐堡、稻香渔歌露营地等农文旅项目,与明水古城形成联动效应,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千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万元。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产业融合让土地生金,吕家村村民成了名副其实的“三薪农民”。

让农田变景区、农房变民宿、农产品变礼品,以点串线、以线扩面的背后不仅是富民增收的催化剂,更是每个村庄展现核心竞争力的真实写照。章丘“明山绣水”片区正以“三变”改革为笔,以党建红、生态绿、产业金为墨,在泉城大地上书写乡村振兴和美画卷。

摄影:王倩  摄像:王春鹏  剪辑:王春鹏  编辑:韩璐莹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