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赵璐
上游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成为下游污水处理公司的补充碳源,通过政府“牵线”,企业之间实现了以“废”治“废”。这一创新举措,在济南市高新区实现。
今年以来,济南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以下简称高新区分局)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多维度推进水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全面摸底工业企业情况、完善水环境治理工作机制、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等系统性举措,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循环经济释放生态红利
碳源是指能够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是微生物或植物生长和代谢所需的基础。在生物化学和生态学中,碳源是生物体合成有机物的关键原料,在污水处理、发酵工业和环境修复等领域,碳源的选择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效率。比如,污水处理中常添加甲醇或乙酸作为碳源,以促进微生物降解污染物。
对此,高新区分局积极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与区城市管理部门紧密配合,共同推动辖区内某企业与某污水处理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创新实施废水碳源化利用项目,将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生化性高的污水,作为下游污水处理公司的补充碳源。通过打通生产废水到污水处理厂补充碳源的通道,一方面减轻了企业的生产和治污成本,助力企业实现减污降碳、减负增效的目标,推动企业低碳转型;另一方面帮助污水处理公司利用该补充碳源,有效提高了氮磷去除效率,降低了运营费用,稳定发挥减排效益,促进污水处理行业的绿色发展。
精准施策筑牢治污防线
与此同时,联合区城市管理部组织辖区污水处理厂对上游29家接纳工业企业情况开展全面摸排,建立工业废水排放企业动态清单,统计废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浓度以及排放方式等核心数据,组织专家进行专业论证,严格把关,核算各污水处理厂接纳工业废水的占比,同时将城镇污水处理厂接纳工业废水比例核算工作纳入日常监管,不定期对各污水处理厂进行抽查,不断提升污水处理精细化管理水平,构建精准治污新格局。
多维协同构建治水体系
高新区分局还建立起水环境质量形势分析会商机制,定期深入剖析水环境质量排名靠后的原因。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充分利用在线监控等非现场执法手段,提升监管效能,杜绝简单化、“一刀切”现象,全力推动高新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闭环管理,确保实效。印发《济南高新区水环境提升实施方案》,构建“问题发现-调查处理-整改反馈-规范提升”的全链条闭环工作机制,有效保障问题整改质效。2025年以来,累计发现涉水问题2项,已全部整改销号。强化督导,激励推进。印发《济南高新区市控考核断面水质改善工作行动方案》,明确6个河流断面属地管理责任,定期调度各成员单位水质改善工作进展,推进1个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工程,构建多部门协同、上下游联动的联防联控体系。
下一步,济南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将继续推动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高处理效率及出水水质,持续改善辖区水环境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高新。
通讯员:赵瑞 编辑:刘雨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