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牛伟密
夏日炎炎,济南市南部山区仲宫街道党工委锦绣川党委各村的葡萄陆续进入成熟期。果园里四处弥漫着葡萄的清香,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走进团瓢村葡萄种植园,只见一排排葡萄架整齐排列,嫩绿的枝叶相互交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奏响了丰收的序曲。而一旁的大棚内,一串串色泽鲜亮的葡萄挂满枝头,在阳光照射下泛着晶莹的光泽。果农穿梭在葡萄架间,正娴熟地进行采收前的管理。
“我们园一共种植了3亩左右的葡萄,有‘无核巨峰、蓝宝石、金手指、玫瑰香’等10余个品种。每年能产1万余斤葡萄。”该种植园负责人张永川说,“今年由于天气原因,葡萄成熟时间稍晚,现在可以采摘的品种是‘马奶提和绿葡萄’。”
据悉,由于葡萄品种和种植方式的差异,种植园内葡萄成熟时间也有所不同。预计8月中旬,所有品种将进入采摘期,可以一直采摘到10月份左右,持续满足市场需求。
在艾家村,连片的葡萄藤架爬满农家庭院,套着保护袋的葡萄沉甸甸地垂挂枝头。
据艾家村党支部书记艾明琳介绍,自2010年起,艾家村将传统种植与庭院经济相结合,引导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发展葡萄种植,把“方寸地”变“增收园”。目前,全村家家户户种植葡萄,有“摩尔多瓦、阳光玫瑰、巨峰”等品种,每户每年可增收3000余元。
“我家院子里种了一棵‘阳光玫瑰’,今年大约能摘300斤。”望着满架硕果,艾家村村民高广福喜笑颜开。据介绍,这是他第三年种植葡萄,第二年葡萄就结果,收获了200多斤。他每年给葡萄施肥6次,不打农药,最大的一穗3斤多,主要以赶集售卖为主,价格在7元左右。
在团瓢村村民杨玉合家中,一串串葡萄褪去青涩,正由绿转紫,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我种植葡萄10多年了,有‘美人指、蓝宝石、摩尔多瓦’等品种,预计今年能产800多斤,收入7000余元。”杨玉合说。
一颗颗饱满圆润的葡萄不仅承载着果农的丰收希望,更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甜蜜密码”。
编辑:柏凌君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