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开放日暨作家记者市民群众“走商河城管一线”活动举行
新黄河  3天前 13:40

新黄河记者:陈雪碧  

城市管理的温度,藏在市井烟火的规范里,落在社区服务的细节中。8月5日上午,济南市城管局开展行政执法开放日暨作家记者市民群众“走商河城管一线”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商河县城市管理转型实践,邀请作家、律师代表、人大代表及省、市媒体记者一同走进商河城管,实地探访“晨曦摊区”便民市场规范化管理成效与轻骑社区城管工作站惠民举措,挖掘一线城管人员担当实干典型事迹。济南市城管局党组成员,市城管执法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张德山;执法监督处负责人岳玲等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商河县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昊及分管负责人陪同活动。

晨曦摊区:烟火气里的“秩序美学”

——从“对立管控”到“同行共治”的破局之路

媒体团首站来到“晨曦摊区”便民市场,切身感受“烟火气”与“整洁度”的和谐共存,见证从“单项管理”到“双向共治”的治理升级。县城管局党组成员、执法大队大队长陶世兵向媒体团详细介绍了摊区设立的创新背景、从“集中整治”到“长效管理”的转型路径,以及通过“商户自治联盟”“城管服务引导”等机制激发商户参与热情的实践探索。

晨曦摊区的诞生源于对“占道经营”治理难题的破局思考。执法队员坚持疏堵结合、柔性执法,在引导菜农果农到便民市场规范经营过程中发现,占道经营问题仍未根治。为此,商河城管深入背街小巷走访流动经营者,摸清长期流动经营的深层原因:部分经营者已持续经营2-3年,多为年龄较大、家庭困难的自产自销农户,固定摊位的租赁成本与经营限制难以适配其实际需求。

针对这一民生痛点,商河城管打破“单向管理”惯性,在商西路与文昌街交会处这一市容管理与民生需求长期矛盾的区域试点创新,推行“商户自治联盟+城管服务引导”模式。精准筛选自产自销、家庭困难的经营者免费入驻,明确每日5:30-9:00、17:30-21:00为规范经营时段,配备2名管理人员全程负责秩序维护、卫生督查与矛盾调解。在这里,曾经因占道引发的交通拥堵、卫生脏乱等治理“痛点”,如今蜕变为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亮点”,城管与经营者从“对立关系”变为“同行伙伴”,共同守护着充满烟火气的民生空间。

轻骑社区:城管“前哨站”住进民心

——让服务触角延伸至“家门口”的实践

媒体团一行走进轻骑社区城管工作站,探寻基层城管服务“零距离”的密码。县城管局局长向媒体团详细介绍了该工作站建站目标、运行概况、特色举措及治理成效。

在工作站内,媒体记者们真切感受到商河城管的温暖服务细节。作为今年商河城管创新设立的首个“城管进社区+局长接待日”双轨服务前沿阵地,该工作站以“实打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彻底打通与群众链接的最后一公里”为目标,整合政策咨询、问题受理、便民服务等功能,建立“1名城管队长+2名城管队员+社区网格员”的城管服务队伍。同时,每周二上午安排班子成员轮流下沉工作站,面对面解决群众诉求,实打实解决城市管理领域的民生难题。此外,商河城管还开通了“局长专线”反馈渠道,打破了层层传达的沟通壁垒,在保障市民群众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的同时,还可通过市民反馈更精准地把握民生需求,为城市管理整治重点调整提供依据,共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执法办案:刚柔并济间的“法治温度”

——从“强制惩戒”到“教育引导”的理念革新

媒体团走进商河城管执法办案区,近距离了解执法办案的全流程,感受“刚性制度”与“柔性服务”在执法实践中的深度融合。

在案件办理区,执法人员展示了从案件受理、调查取证到文书送达、结果公示的标准化流程,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依法依规的严谨性。同时,商河城管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深入践行“首违不罚+说理式执法”模式,对情节轻微、及时改正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先通过“面对面释法”讲清法律依据与违规后果,引导当事人主动整改;对确需处罚的案件,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充分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让当事人在接受处罚的同时感受到被尊重。

12345:民意“连心线”上的温度延伸

——从“诉求办理”到“民生守护”的效能跃升

媒体团在12345市民服务中心,了解了这条民意“连心线”让城市治理的温度持续传递的详细举措。商河城管以12345热线为民生服务重要抓手,创新构建“闭环管理+源头治理+柔性服务”三位一体治理体系。通过严格的“受理-转办-督办-反馈-回访”全流程闭环,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应;从高频问题中深挖根源,推动从“解决单个问题”向“根治一类问题”转变,让服务更具前瞻性。

同时,工作人员始终以同理心沟通、用实干精神解难,将热线作为倾听民声的窗口、凝聚共治的纽带。在这里,每一次热线接通都是一次民心联结,推动城市管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从单一治理向多元共治转型升级,让执法不再是冰冷的“管控”,而是带着温度的“疏导”,让法治精神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城市治理的肌理。

媒体称赞:商河治理经验

——为城市管理注入“温暖动能”的实践启示

最后召开座谈会,商河县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昊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整体工作情况;社会各界的作家、律师、媒体及市民代表依次发言,对商河城管的创新实践给予高度肯定。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畅销书作家吴晨阳表示,翻阅了一下商河城管局回复12345案件的明细,每一条都是心细入微,把投诉人放在情感沟通的位置进行疏导,以理服人、用情感人,用心处理问题,让人感受到了城市温暖。尤其是连续6年处理1000件类似投诉,更能彰显该局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难能可贵。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徐萍表示,晨曦摊位管理是种双向奔赴,小商小贩不再打游击,有了固定位置。每个摊位都很干净、秩序良好且都有编号,“这颠覆了我对城管人的认知”。

山东省律师协会常务理事、济南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山东元序律师事务所主任、市司法局社会监督员吴国燕表示,看得出选址是有充分考量的,因为附近有七个社区,晨曦摊位居中间位置,还有停车场和公共卫生间,十分方便。

会上,张德山指出,这次来商河调研,直观感受到商河城市管理工作又有了新提升、新突破,特别是在精细化管理上的成效值得肯定,这充分说明商河城管队伍是一支能打硬仗、善作善成的队伍。针对下一步城市管理工作,他强调,一要始终牢记“执法有边界,服务无止境”。执法必须坚守法治底线,严格规范、公平公正,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但服务群众没有上限,要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管理过程变成服务过程,让城市管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二要把12345市民热线作为检验工作的“试金石”。群众通过热线反映的每一个诉求,都是对我们工作最直接的评价。从诉求中找短板、从办理中强能力,用实实在在的解决率、满意率来衡量工作成效。三要践行“四管”理念,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突出“共管”,加强部门协同,打破壁垒,凝聚合力;强化“众管”,发动社会各界和市民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抓实“细管”,注重细节,做深做细各项工作,让群众感受城市温度与精致;推进“智管”,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提升管理精准度和效率。

媒体记者们通过实地走访、现场提问、座谈交流,对商河县在便民市场管理中“疏堵结合、民生优先”的理念,以及社区城管工作站“下沉服务、靠前治理”的实践给予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商河的城市管理工作立足群众需求,创新方法路径,既破解了城市治理的难点堵点,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其经验为破解城市管理共性难题提供了宝贵思路。下一步,将持续关注商河发展,深入挖掘报道其在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让商河的民生服务故事走进更多市民视野。

商河的探索深刻印证:当管理者的智慧与市民的自觉同频共振,城市便能在整洁与活力间找到最优平衡,让文明真正成为一座城市温暖、持久的底色。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  通讯员:司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