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评论员:黄敏
近日,一场漂洋过海的人才创业大赛——第七届“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东南亚(新加坡)赛区暨第八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东南亚(新加坡)赛区预赛,在新加坡举办。大赛由济南起步区管委会承办,经过激烈角逐,102个技术领先、市场前景良好的优质项目在325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进入路演环节,10个项目达成初步落地意向。2个往届优质参赛项目现场签约落地济南起步区。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当下,人才已成为区域发展的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力。从这场大赛看,起步区引才的目光已瞄准世界,通过“赛创融合、产才联动”的新模式,加速创新要素与产业资源的高效匹配,努力汇聚国际人才创新资源和新质生产力。
作为济南的“未来之城”和“希望之城”,济南起步区厚望在肩——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新引擎、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平台、绿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区,这些宏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优质人才的支撑。
随着一个个规划出炉,起步区以世界眼光高标准擘画的发展蓝图,需要优秀人才执笔在这张“白纸”上书写、作画。栽下梧桐树,方能引来“金凤凰”。能否引来人才,政策保障、平台支撑、发展空间、体制机制灵活度等都至关重要。
求贤若渴的起步区,打出政策“组合拳”——突出政策引才,实施“鹊华英才”计划,出台30条含金量高、竞争力强的人才发展支持政策;突出赛会引才,连续4年高规格承办市创新创业大赛,常态化开展“才聚鹊华 智汇未来”人才活动;突出精准引才,2023年以来,持续开展高校系列招聘活动,招聘优秀青年学子127人。通过这些举措,起步区管委会人才学历和年龄结构持续优化,平均年龄37岁,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占47%。
如何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获得国务院批复建设4年来,起步区不断招引科研平台、产业载体,为人才施展才华构筑广阔舞台。截至目前,起步区已引进比亚迪、爱旭等300余个产业项目,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正在此起航,创造了一批高端就业机会。4家“中科系”科研院所先后落地,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黄河机器人创新院破题起势,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集聚载体不断丰富,承担一系列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正拔地而起……更具国际范的起步区,正为天下英才打造更大的舞台。
作为鹊华新城、黄河新区,起步区的“新”,不仅体现在政策新、产业新,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新。其发挥新区机制优势,在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实施干部“上挂下派”沉浸式历练等方面先行先试。以柔性引才机制,推出“揭榜挂帅”等创新政策,推行“候鸟式”专家服务模式,突出校地融合联动,实现“校友+人才+项目”的合作共赢。这个新区正以更灵活更适配的机制,激活广大人才干事创业的“动力源”。
无论是产业还是人才发展,“生态”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起步区注重环境赋能,成立人才创业项目服务专班,着力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宜居宜业“未来城”,不断完善居住、教育、医疗、养老等配套,让人才在此安居更具品质……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未来之城”的宏伟蓝图照进现实,需要以才兴城。济南起步区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聚天下英才,以创新务实的举措培育人才沃土,努力在大河之畔打造会聚人才的“强磁场”,培育各类人才实现价值、成就梦想的热土。
编辑:杨子梦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