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女子与家人在连州一家牛杂店吃饭,结账时感觉价格偏高,核算发现总价与店内墙上价格表对不上。10月7日晚间,连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店家未尽告知义务乱涨价,责令店家退回多付的价款,并处以罚款。
据南都N视频此前报道,相关视频显示,该女子提出质疑后,店主才称国庆期间整条街都涨价,并催促女子买单。该女子支付了203元后想拍视频取证,店家当面拿笔在墙上改菜品价格。该消费者称,“现在才来写,我已经打12315了” ,店家态度蛮横地回复称“你打吧”。
国庆假日这样的消费旺季,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各项经营成本也在上涨,商家为了平衡成本而适度涨价,属于市场调节的正常范畴,消费者对此也大多能够理解,但价格调整必须建立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以显著方式明确告知新价格标准。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而连州这家牛杂店的做法是,等到消费者用餐完毕,才临时告知涨价,并当场更改价目表,如此事后加价的行为,无疑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更令人愤慨的是,面对消费者的维权控诉,商家言辞傲慢,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更是对法律规则和市场秩序的公然挑衅。
商家之所以敢如此嚣张,或许是认为消费者维权成本高、过程烦琐,不会真的去举报;或许是认为,几十元的纠纷微不足道,监管部门不会出手。然而,现实给了其一记响亮的耳光。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及时介入,责令退回多收的价款,并对商家进行了罚款,既为消费者讨回了公道,也对商家形成了震慑,更向市场传递出明确信号:无论金额大小,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跳出个案来看,类似随意涨价的乱象并不新鲜,节假日期间尤甚,类似行为无疑在不断侵蚀市场的诚信根基。所以,要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乱涨价、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还需要持续努力、强化治理。
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力度,特别是在节假日等消费高峰期,加强执法巡查,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惩处,提高违法成本,倒逼商家合法合规、诚信经营。另一方面,也要畅通维权举报通道,让消费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便捷、高效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因一时贪念多收50元,换来一次罚款3500元,且声誉受损,对涉事商家而言,代价可谓沉重。这无疑是一种有力的警醒:在消费者维权意识日益强烈的当下,商家不要抱着侥幸心理,靠欺骗、隐瞒等手段获利,而是应该诚信经营,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遵守市场规则。唯有如此,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实现长远发展。(熊志)
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