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基本农田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不得占用的具有较高或潜在生产能力的农用地。但据央视财经报道,在湖南湘潭市雨湖区长城乡的黑家湾社区,一块永久基本农田却被建筑垃圾覆盖,无法耕种。
去年11月,媒体曝光后,当地政府曾表示立即落实整改措施。然而,近日,记者在现场看到,乡政府所谓的整改,只是进行了简单覆土,土层下面水泥块、钢筋等建筑垃圾随处可见。
说好的永久基本农田,却被建筑垃圾覆盖,而在曝光后,当地的整改措施也相当敷衍和糊弄。建筑垃圾清运工作并未开展,这块永久基本农田,依然面临着被撂荒的境地……如此整改结果,无疑与公众期待相差甚远。
对这样的“表面文章”,相关方面显然不能容忍。土地管理法明确要求,“国家实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其用途”。可见,对违反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相关规定的行为,必须依法依规予以严惩。
而诚如不少网友所说,对如此敷衍糊弄的整改,当地难道没有实地核查整改成果吗?如果有,那么相应的流程是如何把关的?这层覆盖于建筑垃圾之上的土,是怎么堂而皇之地“进入整改流程”的?这些疑问亟待当地予以解答。
解答完这些疑问后也须认识到,对这样的掩耳盗铃做法以及其中所暴露出来的形式主义顽疾,不能也不该轻纵。据报道,当地纪委监委已介入调查,对雨湖区长城乡、湘潭县易俗河镇等地整改不力问题启动问责程序。人们期待,“糊弄式整改”能够得到法纪的严肃“整改”,并通过追责,铲除“糊弄式整改”的土壤。
19日上午,长城乡人民政府就此回应新京报记者:乡长已前往涉事农田所在的高坪村处置。另据央视新闻报道,湘潭市已成立由市委副书记、市长牵头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与建筑垃圾整治专项办公室”,相关部门也已介入。
从当地各层级的连番表态看,这些垃圾无疑是能够被清理的,而且有着具体、可持续推进的方法。那么,此前为何不能清理到位?这样的工作作风值得各地警惕。
要明晰的是,如此“糊弄式整改”,会导致问题持续拖延乃至恶化,加剧建筑垃圾对农田、地下水等带来的实际危害。而“整改—糊弄—再整改”的恶性过程,浪费的其实是包括人力、物力和监管等各类资源,持续消耗宝贵的公共资源。长此以往,难免会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损害,透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目前,当地相关的整改工作正在推进中,而公众期待的是,不要再出现“敷衍整改”“糊弄式整改”的形式主义做法了,没有人希望“举一反三”只停留在口头上。因此,唯有各方彻底认识到问题所在,以严格举措清理后续隐患,树立正确的工作作风,方能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出现。(苏士仪)
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