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胡晓炼: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将会更加多元和包容
经济观察报  6小时前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老盈盈

5月17日,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胡晓炼在“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在特朗普政府滥施关税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体系、投资体系的格局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这种“再平衡”的过程也将会引导国际货币体系朝着更加多元和包容的方向发展。

首先,国际贸易、投资中的成本效益会再平衡,“全球南方”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机会会增加。最初,贸易、投资考虑的是成本效益问题,过去成本比较简单,就是人力、土地、资源这些传统要素,后来又加入了创新、制度、绿色等新的发展要素。最近这一两年,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等因素也都加入了贸易、投资的考量中。在这个过程里,企业家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能够通过有效的布局实现效益和效率的最大化。

在胡晓炼看来,在国际贸易、投资中的成本效益再平衡的过程中,制造业回流美国的难度很大。因为在一般的加工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美国的竞争力并不够强大,另外,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对贸易和投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制造业流向的首选并不是美国,而是成本更有利、关税更低的地方。这个地方恰恰是现在的“全球南方”国家、新兴市场国家,这些国家有更多吸引贸易和投资的机会。

其次,全球贸易的再平衡会引起主要经济体内部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胡晓炼认为,过去几十年,全球化快速发展,许多国家通过全球化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引发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在世界三大经济体中,从2017年至2024年,美国贸易逆差增幅超过50%,欧盟贸易顺差增长超过400%,中国的贸易顺差也有所扩大。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通过外部因素希望别的国家调整来实现自身的平衡,还是把主要的关注点放在自身上,通过推动国内经济调整,使得储蓄、消费、进出口、投资等方面变得更为协调?胡晓炼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只有在自身内部经济结构更均衡地发展的情况下,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第三,再平衡过程将会引导国际货币体系朝着更加多元和包容的方向发展。胡晓炼表示,过去这些年,世界上主要的国际货币是美元、欧元等几个大型经济体货币,其中美元作用更加突出,然而美元“一支独大”的局面又产生了一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发生进一步的改变。

胡晓炼认为,这种改变可能会从三个方向推进:

一是会有更多的货币加入国际货币行列。胡晓炼表示,新兴市场国家货币之间的清算现在越来越普遍,大宗商品的定价交易也出现了有其他货币参与的情况。东盟“10+3”机制里,清迈倡议的多边化也涉及使用新兴市场货币参与出资,说明货币除了为贸易、投资服务以外,也将会为金融稳定服务;

二是加密数字货币在服务跨境贸易、投资方面将会有更多的探索,未来是否会成为服务跨境贸易、投资的公共产品,值得高度关注;

三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功能是否会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