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怒斥“上不了桌”的对手:谁在破坏汽车行业底线?
经济观察报  6小时前

如果说价格战是表面上的恶性竞争,那中国汽车产业的更大危机则藏在水面之下——一套被系统性破坏的商业规则。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用“上桌”的比喻直指行业痛点:“财务造假者、产品造假者、不诚信的,它就应该倒下,不该上这个‘牌桌’。”

这种愤怒并非孤立事件。在他看来,行业中一些企业已不满足于合法竞争,转而采取近乎掠夺性的行为对待合作方。

例如,长期压榨供应商成为“默认动作”。据魏建军披露,部分车企不仅在竞标阶段极限压价,还在后续合作中拖延账期、设置苛刻条件,把供应商变成自己的“无息贷款银行”。

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上市车企的应付账款平均周转天数达到156天,远高于德系、日系企业的60天左右。一些企业甚至超过200天。“供应链上任何一个节点的资金断裂,都可能引爆系统性风险。”

一些主机厂将财务部门变成“利润中枢”,而不是经营配角,通过账期控制、采购返利和结算环节调度利润节点。魏建军指出:“这不是健康的商业生态,而是一场对信用系统的系统性透支。”

与此同时,为了“美化报表”,部分车企还在销售终端上制造“二次流通”假象。“0公里二手车”乱象就是典型代表:新车以展示用途上牌,转头变为二手车流通平台低价出货。

这些车通常没有真实买家,而是企业与平台合作制造“销售闭环”。“看起来是销量,其实是库存转嫁。”这不仅扰乱了真实供需,也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信任基础。

中国汽车产业曾以“全链条整合能力”著称,但在如今的商业实践中,链条成了某些企业金融套利的工具。

在宏观层面,2024年国家有关部门已明确指出:部分行业竞争突破边界,必须加以整顿。新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的出台,被看作是一次规则重建的尝试。中汽协也已开始联合调研行业失序现象。

魏建军认为,重建规则不是靠一纸法规,而是要企业“自律优先”。他特别强调:“规则不是束缚,而是护城河。那些想通过打破规则来换取竞争优势的人,其实在毁掉整个市场。”

行业的未来,要么回归基本商业伦理,要么陷入信任崩溃的恶性循环。魏建军的呼吁,是一次对产业底层逻辑的重新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