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乘用车市:政策空档致增速放缓 纯电重夺新能源主导地位
经济观察报  6小时前

8月8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下称“乘联会”)发布2025年7月国内乘用车产销情况。数据显示,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82.6万辆,同比增长6.3%。1-7月累计零售1272.8万辆,同比增长10.1%。通常,因气候炎热,7 - 8月被视为汽车行业淡季,但今年7月销售数据显示市场需求仍然较强。

不过,与3 - 6月车市15%的高增长相比,7月6.3%的增速略显逊色。对此,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上半年我国GDP为66万亿元,同比增长5.3%,超预期的经济运行带动了车市超强增长。国家“两新”补贴政策的加力扩围拉动效果突出,形成了上半年的“政策红包”效应。然而,随着第三批补贴资金下发出现空档期,加之各地高息高返的政策收缩,贷款返利补贴车价的力度大幅缩小,导致消费者感知的购车成本上升,形成了新一轮观望情绪。

7月,车市“价格战”有所缓和。据乘联会的统计,今年7月有17款车型降价,较去年同期的23款和2023年同期的17款数量,当前市场保持相对稳定。2025年7月新能源车的促销力度维持在10.2%的中高位水平,较同期增加2.1个百分点,较上月基本持平。2025年7月传统燃油车的促销力度稳定在23.4%的水平,较上月增加0.1个百分点,较同期增加1.5个百分点。崔东树表示,反内卷浪潮正推动车市降价减少、促销平缓,车市运行日益平稳。

新能源汽车的增速较前几个月有所下降。7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98.7万辆,同比增长12.0%;1-7月累计零售645.5万辆,增长29.5%。

值得注意的是,7月纯电动车发展势头强劲,继续力压插混和增程,纯电动车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数据显示,7月纯电动零售市场同比增速24.5%,插混同比增速下降0.2%,增程同比增速下降11.4%。在新势力企业中,纯电动与增程(含插混)的结构占比从去年的43%:57%变为64%:36%,纯电动车重新夺回市场主导地位。

7月,新能源车的零售渗透率为54.0%,较去年同期提升2.7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74.9%;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0%;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7%。

从市场份额看,7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0%,同比持平;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3.6%,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21.4%,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小米汽车等品牌拉动新势力份额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4.1%,同比下降1.1个点。

自主品牌保持增长态势,7月零售121万辆,同比增长14%。当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65.9%,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1-7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64%,较去年同期增长6.9个百分点。崔东树指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数据显示,1-7月,传统燃油乘用车出口176万,同比下降9%,新能源出口120万,增长57%。其中,自主新能源占自主出口39.0%。

合资品牌虽然销量微增,但各系别市场份额仍普遍下滑。7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5万辆,同比增长1%。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4.5%,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2.9%,同比持平。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4.7%,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豪华品牌增长乏力。7月,豪华车零售17万辆,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29%。7月豪华品牌零售份额9.3%,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出口方面,根据乘联数据,7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47.5万辆,同比增长25%,环比下降1%,1-7月乘用车厂商出口295.5万辆,同比增长9%。7月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44.7%,较同期增加19个百分点。7月自主品牌出口达到41.5万辆,同比增长34%,环比增长1%;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6万辆,同比下降15%。

对于8月车市,崔东树表示,伴随8月改款新车上市潮的到来,各细分市场产品供给将更加丰富多样,这将是拉动车市零售的有利因素,尤其是燃油车可能会有更好表现。“燃油车近期上市的新品,在保持驾驶性能品质的基础上,也将迎来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的升级优化热潮,产品竞争力将得到提升,渠道信心有所恢复,市场关注度和认可度都将有所回暖。”崔东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