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创,能否成为山西“新能源”?
新黄河  8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石晓丹  

“佛小伴”一年多卖了86万个;

山西老陈醋风味的可乐、咖啡、冰激凌成为游客争相体验的“社交新话题”;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同款晋祠冰箱贴,一经上架便售罄……

提到山西,很多人会想到煤炭、想到古建、想到《黑神话:悟空》,但若真正踏上这片热土,便会发现,根植在地文化的创新、层出不穷的巧思或许早已成为山西另外一种更具生命力的“新能源”。

“抢不上”的佛小伴,一年多卖了86万个

“之前在网上一直没抢到,没想到在家门口买到了。”上海市民王先生虽还未曾到过山西,却早已成了“佛小伴”的忠实粉丝。

山西文博会刚落幕,刘雯就马不停蹄地带着“佛小伴”赶赴上海参加小红书市集。令她惊喜的是,即便走出山西,“佛小伴”依然人气爆棚。

而在第七届山西文博会上,“佛小伴”是当之无愧的“顶流”——开展仅4小时,2300多件产品就被抢购一空。即便紧急补货,仍然供不应求。“每天我们一到展位,就看到观众已经排起长龙。”刘雯说。

刘雯是山西大同闹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主理人。2017年,她从北京辞职回到家乡大同,开始投身文创产品开发。2024年5月,她与团队以云冈石窟佛像为灵感,设计打造了“佛小伴”IP系列形象,涵盖毛绒玩偶、文创衍生等共130多款产品。其中经典款“平安合什莲花小佛”、带小辫子的“欢喜合什莲花小佛”、盘坐南瓜的“如愿合什蒲团小佛”、模仿飞天造型的“带珍珠的少女飞天”等,都是年轻人争相购买的爆款,被网友称为“山西人的Labubu”。

萌趣可爱的造型淡化了佛像的庄严肃穆,却意外契合当下年轻人的情感需求。尤其部分款式还在手掌中巧妙加入磁铁设计,两手靠近即可自动合十,更加让人爱不释手。

北京游客范明明被“佛小伴”“种草”多时,特意在山西之行的最后一天赶到文博会现场抢购“飞天”款。“我来山西之前,就在小红书刷到它,又萌又治愈,寓意也很好,特别想集齐全系列。”她跑了三家线下店才终于买到,“每天都要早起排队,真的太火了”。

对于“佛小伴”的走红,刘雯坦言出乎意料。“起初我们只推出了1000个,没想到一上线就秒空。要知道以前卖1000个产品,差不多要一个月。”她透露,截至目前,“佛小伴”系列IP产品的销量已突破86万件。

三年增加2900多家相关企业,山西文创迎来爆发期

山西文创,不只有“佛小伴”一个代表。

在太原钟楼街的“晋礼”文创店内,同样人流如织。暑假期间,收银台前总是排起长队。工作人员介绍,店内日均客单量达六七千单,平均每单消费100元到200元。其中,因电影《浪浪山小妖怪》而爆火的晋祠水镜台冰箱贴一经上架便售罄;“浪浪山”与“西游记”同款摇摇房文创玩具也几乎每日都需要补货。

目前,“晋礼”文创已自主设计与研发文化原创IP版权超300个,投产产品达2650余种,并一体化运营了太原钟楼街旗舰店、山西博物院、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晋祠—天龙山石窟、晋商博物院、临汾博物馆、陶寺博物馆、考古博物馆、广胜寺、解州关帝庙等多家文创店。

第七届山西文博会更称得上是一次“山西文创盛宴”。本届文博会首设“文创山西”主题展区,500平方米展区集中展示红色文创、时尚潮玩、官方文创三大核心板块的精品力作。在这里,古建筑屋顶的“守护神兽”,化身为大眼琉璃鸱吻扩香摆件;水泉梁墓壁画变身可爱本册,既可以打卡盖章,又可以制作手账;作为“午睡大省”,以“碳水文明—晕碳科学—午休哲学”为逻辑设计的“晋小友”午睡系列包含箱贴、鼠标垫、手机包等多种产品,用松弛设计传递着“山西惬意感”。

美食,同样是山西文创人的重要灵感来源。山西刀削面化身为“山西人的Jellycat”——来山西不仅要吃一碗刀削面,还要带一碗回家;山西老陈醋风味的可乐和冰激凌遍布各大景区,成为游客必体验的“网红项目”;此外,大同还与肯德基肯悦咖啡合作推出“山西陈醋风味气泡美式”,在全国同步上市后迅速引爆社交话题。

除了层出不穷的创意,越来越多个人、企业也积极投身文创产业。天眼查数据显示,与文创相关的山西企业数量已近6000家,近三年内注册成立的企业超2900家。此外,山西全省4A级及以上景区、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文博单位、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区也已实现“文创”全覆盖。

山西文创产业正迎来爆发期。

2024年,山西游客文创消费占比达28.65%

山西文创何以如此之丰?

在刘雯看来,这与山西深厚的文旅资源密不可分,“常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拥有5.3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18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对文创人而言,这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

山西基因包装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传统印刷企业,随着山西文创产业的迅速崛起,便抢抓机遇,陆续推出“一本山西”“二十四节气里的山西”“跟着悟空游山西探索护照”等系列文创产品。其总经理薄慧娟认为,“山西文创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整个文旅市场的火热,尤其受《黑神话:悟空》《浪浪山小妖怪》爆款IP等影响,正有越来越多游客来到山西、发现山西之美,文创市场需求也随之扩大”。

2025年,“文创”被正式写入《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促进文旅、文博、文创、文艺联动,构建大文旅格局。借助《黑神话:悟空》开发相关产品和业态,打造文创爆品。”

紧接着,山西《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出,“支持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兴文化产业。重点支持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向现代文化产品转化和特色文化品牌推广,以及文创设计成果转化中社会效益明显、市场发展潜力较大的项目。”

“小”文创正在激活大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文创产业增加值超3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在15%以上。

来自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24年游客赴山西旅游的购物花费来看,文创花费占28.65%,今年上半年,全省文创消费同比提升17.29%,以“文创”为媒,山西正以更年轻、更生动的形象走进大众视野。

业内人士认为,文创正逐渐成为文旅消费的关键入口与流量引擎,一款爆款文创能够带火一个博物馆、激活一座城,甚至能成为游客们的旅游动机,文创产品的“出圈”不仅是一种商业现象,更是一场文化复兴与经济转型的共振,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文创产业有望成为推动文化繁荣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为消费板块、文旅板块等注入可持续增长动能,山西文创未来可期。

【记者手记】

当煤炭的黑色逐渐褪为时代背景,山西的另一种“能源”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喷薄而出。

它藏在“佛小伴”合十的掌心间,融进老陈醋风味的咖啡里,附着于晋祠冰箱贴的纹路中;它让文物“开口说话”,让传统变得时髦,让一座古老省份的故事被年轻人装进行囊、分享在社交平台。

这不是偶然的爆发,而是厚土之上的必然生长——五万余处文物、数百项非遗、千年文化积淀,正通过创意与时代接轨,通过产业与市场共振。从政府政策到企业转型,从个体热情到消费趋势,“小”文创正在织就一张山西文旅的新地图:它不再只依赖资源,而是创造资源;不再只讲述历史,而是让历史活成当下的话题。

或许有一天,当人们提起山西,第一反应不再是煤矿,而是萌态可掬的文创IP;不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可以带走的、有温度的文化体验。这场以文创为名的“能源革命”,没有烟囱,却冒出了创意;不挖煤井,却掘开了流量与共鸣的富矿。

山西的“新能源”,早已点亮。

校对:刘恬  编辑:刘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