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老盈盈
2025年9月18日,在宁波工作的白领王女士赎回了某只沪港深精选周开的R3等级(中风险)含权益类理财,想让收益“落袋为安”。
此前,她买了5万元的理财,两周的收益约1250元。伴随着A股市场回暖,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含权益类理财产品发行呈现出不断升温的态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购买此类理财产品。
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截至9月底,投资者选择的不同含权益类理财,投资收益出现了较大的分化。有的投资者一直以来都持有50%左右的含权益类理财组合,虽然收益率有高有低,但今年整体的收益相比往年更可观。而有的投资者则因为理财收益常常为负,无法接受之下选择离场。
买入
9月4日,A股市场大跌,王女士当日选择购入了上述理财产品,其投资范围除了固定收益类资产之外,还包括权益类资产。这只理财产品聚焦沪港深策略,权益部分精选A股和港股通的龙头公司,每周四开放申购和赎回。
在王女士的印象中,含权益类的理财产品,每周能开放的产品数量不多,大部分产品以中长期的90天—365天为主,短期产品也要30天。
银行客户经理建议,含权益类产品还是长期持有更好,此类产品挂钩股市,万一短时间亏损,“割肉”离场不划算。但王女士认为,短期的产品好操作,达到心理预期收益就可以赎回,而且她每次申购的持仓资金量较多,市场一旦出现波动,亏损也会较大。
自从2024年9月24日政策“组合拳”推出后,王女士开始买入股票,可是后来市场震荡,她的好几只股票浮亏。今年以来,A股慢慢回暖,在股票回本后,她陆续清仓,?逐步投入到银行理财中。
除了上述聚焦沪港深策略的理财产品,王女士从7月底开始,陆陆续续买入了其他的含权益类理财,一次转入5万—20万元不等的资金。她买的都是短期类理财,其中有一只含权益类产品还挂钩了黄金资产,在9月初市场下跌的那几天,这只产品保持了正收益,其他含权益类产品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在市场出现调整的时候,王女士没有选择赎回,一是因为工作忙,二是还没到她认为真正应该赎回的时间点。但是在国庆长假前,她选择了赎回,因为担心节后股市出现波动。今年7月底至9月中旬,她共投入了40万元,并已于9月中下旬全部赎回,收益约为3500元。
赎回资金后,王女士又把钱投入到活期理财中。她选择了一只七日年化收益率约为2.4%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可以一直存到国庆长假结束,赚点零花钱。临近长假,热门理财也会变得难“抢”,因此她提前一周赎回了含权益类理财的资金,转入活期理财中。
国庆长假后,王女士表示,还会继续买入含权益类银行理财,根据节后的行情分批买入。
离场
陈女士在今年8月底入手了一只1个月持有期的含权益类理财产品,近1个月的年化收益率为-1.3%。她陆陆续续投入了50万元,最后选择在9月29日离场,总收益为885元。
记者注意到,9月,R3级含权益类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相较8月出现分化,小部分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超4%,大部分都在4%以下,甚至出现了负收益率。
陈女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本来想持有90天以上,让赎回手续费更少一些,但是已经无法忍受持续的亏损了。她能接受收益起起落落,但该产品一天收益为正后,连续几天收益为负,9月18日一天更是浮亏上千元。因此,趁收益还是正的时候,她跟这只产品“说再见了”。据她和一些投资朋友交流,有的人购买了同一个产品,甚至还出现了亏损的情况。
8月,A股市场火热,除了股票和基金外,不少含权益类理财产品表现也十分亮眼。8月底,从收益表现情况来看,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超4%的产品不在少数。彼时,不少银行客户经理正在力推含权益类理财产品。一位银行客户经理说:“多数银行期限最长的存款利率都低于2%,纯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不高。对于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追求较高收益率的投资者,我们会推荐他们看看含权益类理财产品。”
陈女士向记者表示,8月前购买的持有期分别为1个月和3个月的主投债券的固收类理财产品,近1个月的持仓收益率不到1%,另外多只银行理财的年化收益率也从2.5%以上跌至2%以下。陈女士对纯固收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十分不满意,待产品到期后,已经全部赎回,并对资金重新进行安排。
随着A股市场的火热,一些银行理财公司加大力度布局发行含权益类理财产品。此前,有银行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部分业绩表现良好、额度较少的含权益类理财产品出现了需要“抢购”的情况。一家股份行广州分行的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有的产品是在每个工作日的上午9点释放5000万元的额度,一般在开售2分钟左右,额度就已经售罄。一些客户不喜欢太高风险的产品,就会抢R3级含权益类的理财产品。
陈女士表示,R2等级(中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目前都不高,但R3等级产品的收益率波动很大,在观察了很久之后,她不敢购买持有期较长的理财产品。她看着上述理财产品的持有期只有1个月,而且近6个月收益率在4%以上,就决定试水一下,没想到一买入就开始连续亏损。她觉得R3理财还是不适合自己,未来等债市慢慢企稳,会开始考虑短期的R2固定收益类理财或者债券基金。
建议
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杭银理财、青银理财、华夏理财、中邮理财、民生理财、兴银理财、招银理财共发行数十只权益类或混合类、R3等级以上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远超去年。例如华夏理财发行了多只指数类理财产品,覆盖AI(人工智能)云计算、港股通高股息、军工电子、A500高分红指数等热门投资主题。
工银理财在小红书的官网账号披露,工银理财成立满3个月的全部含权理财产品近一年100%正收益。已有15只含权“目标盈”公募产品触发止盈,平均兑付收益率(年化)为3.15%,平均超业绩基准(年化)下限71个基点。
买了这么多年理财产品,王女士认为,封闭期在半年以内的含权益类产品还是可以持有的,因为含权益类比例高的理财产品,一般在半年左右业绩表现会比较好,如果业绩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可以随时赎回。在购买之前,王女士提醒,要注意多看看产品显示的40天内的净值走势。
王女士表示,在选择主投债券的固收类理财产品时,不要因为产品出现收益为零的情况就卖掉产品。在她看来,一些热门产品也会经常出现收益为零的情况,但是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能在3.5%以上的产品已经不多见了,出现一些波动也是正常的。
从个人资产配置角度看,如何做好低波理财和权益类银行理财投资?普益标准研究员何瀚文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在低利率时代的背景下,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价值相对凸显,但在资产配置层面,投资者仍需注意几点来更好地实现其理财目的:一是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确定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调整投资组合收益弹性;二是重视多元化资产配置策略,构建现金、债券等防御性资产和权益类等成长性资产的多元化投资组合;三是树立长期投资观念,通过长期持有熨平短期波动,实现资金长期稳健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