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影摇红,人间清欢
新黄河  昨天 20:37

岭南的夏日,总在荔枝红透枝头时变得鲜活。那些沉甸甸的果实,宛如红宝石缀满翠色绸缎,将阳光酿成的甜蜜,尽数藏进薄如蝉翼的红绡里。每当指尖轻触荔枝粗糙的表皮,剥开的瞬间,仿佛开启了一场与盛夏的浪漫对话。


清晨的荔园浸在薄雾中,像一幅未干的水彩画。露珠悬在叶尖,折射着细碎的光,与荔枝半青半红的色泽相映成趣。果农的竹篮划过枝叶,沙沙声里,熟透的荔枝便簌簌落入其中。这些被时光催熟的果实,表皮泛着诱人的光泽,有的红得透亮,似天边晚霞凝成的玛瑙;有的还留着一抹青绿,像青涩岁月里未说出口的心事。

剥开荔枝的刹那,清甜的气息裹挟着阳光的温度扑面而来。薄如蝉翼的果皮应声而裂,露出晶莹剔透的果肉,恰似凝脂白玉,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晕。轻咬一口,饱满的汁水瞬间在舌尖迸发,清甜中带着若有若无的果香,仿佛将整个南国的盛夏都含在了嘴里。果肉细腻嫩滑,入口即化,从舌尖到喉头,一路驱散暑气,只留下绵长的回甘在齿颊间萦绕。


荔枝的美,不仅在于味觉的享受,更藏在与它有关的烟火日常里。街头巷尾,竹筐堆起的“小红山”旁,摊主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孩子们攥着零钱踮脚挑选,老人慢悠悠剥开一颗,眯着眼品味岁月沉淀的香甜;写字楼里,白领们分享着冰镇荔枝,清甜汁水为忙碌的午后注入一丝惬意;古村落的榕树下,阿婆将晒干的荔枝干收进陶罐,预备着冬日里煮一碗暖身的甜汤。

千百年间,荔枝早已融入南粤的文化血脉。从“一骑红尘妃子笑”的盛唐传奇,到苏轼“不辞长作岭南人”的痴狂,文人墨客用笔墨赋予它诗意的灵魂。荔枝树虬曲的枝干上,镌刻着光阴的故事;荔枝节里,舞龙舞狮的喧闹声中,承载着代代相传的民俗风情。它不仅是果腹的佳果,更化作游子思乡的寄托、亲友相聚的纽带。


暮色渐浓时,晚风掠过荔园,摇落几缕清甜的香。远处的骑楼被夕阳镀上金边,窗台上的瓷盘里,几颗荔枝红得夺目。这小小的果实,用最炽热的颜色、最醇厚的甜,将南粤的夏日酿成了一首隽永的诗,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闪烁着动人的光彩。(杨炳健)

编辑:杨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