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车圈价格战,几乎每个人都不会陌生,从2023年开始,持续的价格战已经让不少车企苦不堪言,每每说要退出价格战,却最终因为被卷的回到价格战,然而就在最近此次价格战的始作俑者特斯拉却在年内再次涨价,让人不禁想问为啥价格战下还敢涨价?
一、特斯拉年内再次涨价?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特斯拉Model3长续航版本售价从27.55万元上调至28.55万元,涨幅为1万元,而Model3后轮驱动版和高性能全轮驱动版价格保持不变,依旧是23.55万元和33.95万元。
从参数来看,此次调价伴随部分车型性能提升。其中,Model3长续航全轮驱动版CLTC续航增至753公里,百公里加速提升至3.8秒。不过,本次Model3长续航版的百公里加速提升,不是由于硬件变化,是通过为车辆标配“加速提升”软件包实现。此外,ModelY长续航版续航同步增至750km,起售价31.35万元未变。
据了解,这并非Model3年内的首次涨价。今年1月,特斯拉推出新款Model3后轮驱动版车型的同时,对长续航全轮驱动版和高性能全轮驱动版也进行了价格调整,分别上涨至27.55万元和33.95万元。
同时,特斯拉方面表示,7月31日前下单,还能叠加“5年0息”“8000元保险补贴(限Model 3车型)” “8000元车漆选装礼金” “1299元特享充电权益”等多重福利。 Model Y长续航全轮驱动版车型“加量不加价”,新车免费升级31km续航里程,通过特斯拉车主引荐下订还可“0元”选配星钻黑、珍珠白、冰河蓝等车漆。
二、为啥价格战下特斯拉还敢涨价?
当前,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硝烟弥漫的当下,特斯拉年内再次涨价的举动显得格外引人瞩目,为什么特斯拉敢于涨价?
首先,特斯拉的价格调整并非一时兴起,即便在车型国产化之前,其价格变动也如同家常便饭。对于特斯拉而言,单纯涨价或降价皆是常规操作手段,是其根据市场需求、成本结构、战略布局等因素动态调整的结果。从商业逻辑来看,企业拥有自主定价权,依据内外部环境变化灵活调价本就是正常经营的一部分。特斯拉凭借其独特的直营模式,能够更为直接地掌控价格策略,无需过多受制于经销商层级的利益博弈,这使得其在价格调整上更具灵活性与自主性,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无论是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起伏,还是市场需求的阶段性增减,都能促使特斯拉在价格杠杆上做出相应动作,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或市场份额的精准把控。
其次,相较于其他汽车品牌,特斯拉无疑具备更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头羊,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其品牌几乎成为了电动汽车的代名词,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科技、创新、环保的形象。众多消费者对特斯拉的认可度极高,这种认可不仅仅基于其产品本身,更源于特斯拉所倡导的新能源汽车的新逻辑,这种深厚的品牌根基,使得特斯拉在市场中拥有较高的话语权,消费者对其品牌的信赖,也成为特斯拉敢于涨价的重要底气。即使价格有所上调,部分忠实消费者依然愿意为特斯拉的品牌价值买单。
第三,尽管特斯拉拥有强大的品牌背书和市场影响力,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其主力车型已经服役多年,缺乏实质性的更新换代。Model 3自发布以来已有近十年历史,Model Y也基本沿用同平台架构。虽然在软件层面不断升级,但在硬件设计、内饰质感、智能化配置等方面,已逐渐落后于部分中国新势力品牌。相比之下,比亚迪、小米、蔚来、理想、问界等品牌正在加速推出全新平台和智能电动车型,抢占市场份额。在这种情况下,涨价可能会削弱特斯拉的价格优势,尤其是在中端市场。Model 3、Model Y等目前的价格区间本已接近一些国产智能电动车的顶配版本,若进一步上涨,可能会导致部分潜在消费者转向更具性价比的选择。尤其在中国市场,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较高,品牌忠诚度未必能完全抵消价格因素的影响。
第四,从长期来看,敢于涨价的企业通常具备绝对的竞争力,在创新优势减弱的情况下选择涨价,特斯拉无疑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如果不能及时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提升技术水平,涨价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消费者的流失,影响其市场份额和长期发展。在技术迭代日新月异的今天,消费者对于新技术、新体验的需求愈发强烈,若特斯拉不能持续保持创新活力,仅凭现有品牌底蕴与市场地位维持高价策略,恐将逐渐失去消费者的心。一旦消费者对其品牌的技术崇拜感消退,转而关注性价比与实用性,特斯拉在价格战中的劣势便会凸显出来,届时再想通过降价挽回市场份额,难度与成本都将大幅增加。
编辑:江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