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
连日来,无锡天气很热,中铁十四局承建的锡宜城际S2线马山站施工现场一片火热。焊工赵师傅与数百名建设者坚守岗位,错峰施工,用汗水和匠心“缝合”城市地下脉络,为打造“轨道上的无锡”加速冲刺。
同心协力搬移钢筋
马山站为锡宜S2线第7座车站,车站两端为单洞双线盾构区间,需为盾构机始发提供场地和条件。其中,中铁十四局负责的穿湖段盾构区间,单线长度7.6公里,是国内首条穿太湖大直径盾构隧道。
清晨6点,天刚蒙蒙亮,接受完班前教育,赵师傅已穿戴好防护装备,手中的焊枪迸发出刺眼的蓝光。在地连墙施工阶段,每天都有人均近千个焊点等待他与工友们的“雕琢”。
“焊接不是简单的‘点一下’,而是要把钢筋牢牢‘咬’在一起。”赵师傅说,焊枪喷出高温火焰,炙热的火花四溅,他的护目镜上很快蒙上一层烟尘。但他手上的动作丝毫未停,焊点一个接一个,精准而均匀。
六年的电焊经验,让赵师傅对这份工作驾轻就熟。但即便如此,他依然不敢有丝毫马虎。“地连墙是车站的‘骨架’,焊点不牢,整个工程的安全都会受影响。”
夏季炎热天气更对焊接工艺提出考验。“钢筋的热浪加上天气的闷热,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干完活衣服都能拧出水呢。”赵师傅说话时,汗水顺着安全帽的系带滑落,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后背结出一层盐霜,但手中的焊枪始终稳如磐石。
电焊作业
焊接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蹲跪在钢筋网格间,赵师傅需保持同一姿势数小时,手腕发力均匀,让焊痕如鱼鳞般均匀铺展。“你看这焊缝,得像绣花一样细腻。”他指着一条完美的弧形焊疤,语气里透着自豪。
午休时,赵师傅喜欢靠在钢筋笼附近,听风声穿过网格的嗡鸣。“焊得好的笼子,声音清脆;要是哪里有虚焊,声音就发闷。”这份经验,是他多年焊工生涯的积累。
去年冬天,他在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处隐蔽的焊接缺陷,当即组织返工,及时消除了隐患。“我们焊接的不只是钢筋,更是乘客未来的安全。”为了确保质量,他和工友们严格执行“焊工自检、班组互检、质检专检”的制度,确保每幅地连墙焊接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
焊工自检钢筋笼焊接质量
傍晚收工,赵师傅常会站在已完成的地连墙旁,望着整齐排列的钢筋笼,看看自己的劳动成果。“等地铁通车那天,我要带着孩子来坐一趟,告诉他:‘这站台的墙,爸爸焊过’。”
焊花飞舞中,赵师傅和工友们用高温“缝合”城市的地下脉络。他们的坚守,是高质量建设精品工程,助力锡宜S2线早日通车的坚强保障,更是“精益求精、筑梦锡宜”的最好诠释。
未来,锡宜S2线将“两进两出”穿太湖水域,有效改善锡宜通勤距离远、时间长的现状,以轨道交通一体化助力打造锡宜“半小时通勤圈”,助推无锡加速融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快车道。
作者:胡安江
大盾构公司锡宜城际项目政工部部长
朗读:刘晓静
就职于建筑公司,热爱绘画、羽毛球、跑步
「工地夜深了」
下期再见!
责任编辑:席树财
音频剪辑:李方婷
出品单位:中铁十四局融媒体中心
未经许可 谢绝转载
作者:中铁十四局